链霉素的生产过程

2024-05-12

1. 链霉素的生产过程

分为两大步骤:①菌种发酵,将冷干管或沙土管保存的链霉菌孢子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于27℃下培养7天。待斜面长满孢子后,制成悬浮液接入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于27℃下培养45~48小时待菌丝生长旺盛后,取若干个摇瓶,合并其中的培养液将其接种于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罐温27℃下培养62~63小时,然后接入发酵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培养,在罐温为27℃下,发酵约7~8天。②提取精制,发酵液经酸化、过滤,除去菌丝及固体物,然后中和,通过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再用稀硫酸洗脱,收集高浓度洗脱液──链霉素硫酸盐溶液。洗脱液再经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脱盐,此时溶液呈酸性,用阴离子树脂中和后,再经活性炭脱色得到精制液(见彩图)。精制液经薄膜浓缩成浓缩液,再经喷雾干燥得到无菌粉状产品,或者将浓缩液直接做成水针剂。

链霉素的生产过程

2. 链霉素发酵过程和提取过程需要控制的要点有哪些

  (1) 通气和搅拌:灰色链霉菌是一种高度需氧菌。 在黄豆饼粉培养基内增加通气量能提高发酵单位 ,又能使pH升高。
  (2) 温度:灰色链霉菌对温度敏感。一般认为 链霉素发酵温度以28.5℃左右为宜。
  (3) pH:适合链霉菌菌丝生长的pH6.5—7.0, 适合于链霉素合成的pH为6.8—7.3,pH低于 6.0或高于7.5,对链霉素的生物合成都不利。
  (4) 中间补料控制:为了延长发酵周期,提高产量, 链霉素发酵采用中间补碳、氮源,通常补加葡萄糖 、硫酸铵和氮水,这样还能调节发酵的pH。根据耗 糖速率,确定补糖次数和补糖量。

3. 最早链霉素是怎么配制成的

因为溶液的密度是1g/cm3,所以可直接看成毫升数即是物质的克数,然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100%计算即可.(1)溶质的质量=1.0g;溶液的质量=4.0mL×1g/cm3=4.0cm3×1g/cm3=4.0g;所以,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g 4.0g ×100%=25%; (2)溶液b的质量分数=0.1×25% 1 ×100%=2.5%;溶液c的质量分数=0.1×2.5% 1 ×100%=0.25%;溶液d的质量分数=0.2×0.25% 1 ×100%=0.05%; (3)设1.0g链霉素可配制x毫升(由于密度看成1g/mL,所以也就是xg)试验针药液,则 1.0g x ×100%=0.05%,解得,x=2000mL;故本题的答案是:(1)25%(1分)(2)0.05% (2分)(3)2000mL (2分)

最早链霉素是怎么配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