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观念

2024-05-13

1. 养生观念


养生观念

2. 关于现代养生

乐观,开朗,适量运动;饮食要清淡;少食肉,多食青菜.按时定量进餐。饮食有节、食量得当,不过饥过饱,每餐七、八分饱,忌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都是少盐、少糖、少脂肪,多为清淡食物。”起床和临睡前避免喝酒,啤酒和红酒营养比较高,而且乙醇浓度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可以少量饮用,65公斤重的人如果喝65度的白酒,每天喝1.5两—2两是安全范围。另外,如果你能和牛奶或甜饮料一起喝,酒精的吸收速度就能大幅下降。碳酸饮料会加速酒精吸收, 因此,千万不要用碳酸饮料勾兑各种酒。饮食。民以食为天,饮食习惯对一个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什么东西多吃有益,什么东西不利健康。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多喝水,多吃水果,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排毒。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量力而行的运动更有效果,运动不限形式。跑步、健身、瑜伽、跳舞、练太极拳都是很常见的锻炼方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量力而行的运动更有效果,运动不限形式。跑步、健身、瑜伽、跳舞、练太极拳都是很常见的锻炼方式。


物理疗法。现代人离不开电脑、手机,所以肩、颈、背、腰容易出现问题,于是很多SPA馆的机会就来了,物理疗法可以暂时舒缓不适,但始终治标不治本,平时多运动才能根治。药物。身体不适,可以用药物治疗,身体保养,也可以用药物来辅助。有些药物有病的吃了治病,没病的吃了可以强身健体。比如大枣补血,维生素片是补充微量元素的,吃了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等等。每次吃饭前先空腹喝水,能清肠胃。有研究表示,吃饭前空腹喝水还能减少饥饿感,从而控制食物摄入量,一天能少摄入近300卡热量,有效控制了因摄入食物量过大引起的肥胖,比节食减肥的效果还要好。与餐前空腹喝水达到同样效果的还有餐前吃水果、蔬菜,有助于减少饥饿感。  养生方法2:吃深色水果  深色水果所含有的营养元素比较多,如钙、铁、锌、硒、维生素等物质,多吃这类水果能给人体补充这些元素,有抗衰老、防癌的功效,是纯天然无害的养生水果。  养生方法:.睡前补充高纤维元素  大多数人每天摄入的纤维量过少,达不到身体所需要的量。可以在睡前进食一些高纤维食物,如谷类食物,这类食物热量低,也易于消化,还有助于睡眠。  养生方法4:生吃洋葱  洋葱含有大量的类黄酮,这类物质有保护心脏的功效。洋葱生吃、凉拌时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最佳,每天喝洋葱汁或者吃半个生洋葱,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3. 现代养生重在养心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很多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因此而导致重大疾病的发生,影响了生活的质量。不少感觉身体滑坡的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于是四处寻医问药,注重养生,但药养、食养、运动、按摩都试过一遍,却不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把握住养生的重点。
    俗话讲,心病还需心药医,现代社会人们很多不健康的状态,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通过养心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中医认为养心为养生之首要条件    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属于中医所讲的情志不调的表现,所谓亚健康,就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亚健康的人有失眠、头痛、浑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问题,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却都很正常。
    在中医看来,这些症状大都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生活中受到挫折等导致情绪波动多大,打乱了人体各系统的阴阳平衡所致,比如大怒则伤肝,造成气血郁结,过于悲伤则伤肺,导致气血消散。因此,中医认为养心为养生之首要条件,再好的药,再好的方法,如果情志不调节好,疾病就不会消除。
  如何养心?自我调节心理情绪    养心就是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情绪,让自己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就十分强调对于心志的调节,其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述不仅受到历代养生名家的推崇,也成为现代养生的重要依据。
    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们保持心情愉快,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而且可以提高骨髓的造血能力,促进血液循环,让人更有精力。因此,当我们感觉到疾病的威胁时,不妨闹中取静,反思一下自己的心境,将抑郁、愤怒、忧伤等不良情绪排解掉,重新获得轻松快乐的心情,各种身体的不适将会不药而愈。

现代养生重在养心

4. 养生的基本观念

养生的实践活动,必须以基本的学术观念为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漫长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生命观、寿天观、健康观等基本观念。
  
  第一节 生命观 
  
 中医养生学的生命观是其对生命存在性质、生命活动特点、面对生死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从宏观角度来看,所有生命均来源于天地之气的运动,并依赖于天地所提供的物质和空间而生存和延续。人类也不例外,人的生老病死及生活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天、地所构成的外环境。因此,人的生命来源追根到底是由自然界的天地之气相合而成,即《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言:“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但具体到每一一个人,则个体生命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相合而化成的先天之精,又经后天精气的滋养而发育成人。生命观是古人对生命现象长期观察、思考所形成的观点,其中,精、气、神是生命的基础,运动是生命的根本特点,进而衍生出个人面对生死时当持有的基本态度。 一、生命基础 
  
 中医养生学认为:生命存在的性质是物质性的,生命由物质化生,生命活动的本质就是物质的运动。精、气、神是形成生命的三大要素,精是生命的本原。气是生命的维系,神是生命的主宰;精、气、神三者密不可分,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形与神俱”的正常生命状态。
  
  (一)精 
  
 精,是由察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正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这里的本就是根本、基础的意思。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泛指人体内一切精微物质,如气、血、津液等;狭义之精,就是本小节所定义及讨论的人体之精。
  
 精根据来源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与生俱来,禀受于父母,是生命形成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在人出生后产生,来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等脏腑转化水谷精微而成、是生命持续的基础物质。
  
 父母的生殖之精相搏是人体先天之精的最初来源。即《灵枢.决气》所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先天之精化生胎元在母体内发育而逐渐化生成人体,即《灵枢.经脉》所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先天之精在化生人体的过程中,一部 分转化为脏腑之精成为人体脏腑组织结构功能的物质基础,一部分封藏于 肾中成为生命活力的物质基础。人体生命形成之后,在先天之精所提供的生命活力的推动下,后天之精得以不断化生,同时在后天之精的滋养下,先天之精得以不断充盈,后天之精和先天之精相互依存、融为一体,共同为人体脏腑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物质基础。精除了在功能活动中部分被消耗外,其余的精成为脏腑之精,如果脏腑之精充盈,盈余的精就下藏于肾去滋养封藏之精和化生生殖之精,随着肾精的盛衰变化而产生了生、长、壮、老、已的各种生命变化。
  
                                                                                  — — 摘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

5. 养生的基本观念

(二)气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禀天地的正常之气而生成,人的生命是由于天地间阴阳之气的正常变化而产生的,如果没有天地间这种正常的变化,人的生命就不会存在。人在母腹之时,通过母体与天地之气相关联;出生之后,内外环境直接通应,此时生命的延续既依赖于体内气的生成、运行的正常,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地之气对人体之气的补充和调整。
  
 天地之气对人体生命的产生及延续的作用重点有一定的不同, “天”主要赋予人们呼吸的清气,称为呼吸之气;“地”孕育万物,不仅直接承载、孕育着人的生命,而且孕育了无数可供人食用的动植物,因此主要提供给人们水谷精气。可见人生命的诞生和延续,必须依赖于“天”赋予人的自然界的清气和“地” 给予人的水谷之精气。
  
 “气”具有无限的活力。人之所以有生命,就是人体之“气”活力的表现。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天,元气的盛衰存亡、新陈代谢的气化过程、生命的现象均源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说明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生命的动力,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人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人,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三)神 
  
 中医范畴内的人体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尚有狭义之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神机,即主宰生命活动的机制,生命活动在内根于神机,在外则根于四时气候变化。
  
 神,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人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指出人体之神,在意识思维层面,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其中的“神、魂、魄”属于人的反射及潜意识范畴;“意、志、思、虑、智”等,属于人的思维范畴,即以“心”为中心,人接受信息、对比记忆、反复分析,最终完成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另外,在人的情绪层面,不论怒喜思悲恐等五志或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皆由“心神”所主宰。
  
 神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精、气、血,而气血又归属于广义之精,所以《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反过来,人体脏腑组织的活动及功能发挥,气血的产生及运行等,又必受神的主宰和指挥。故此,以“神”为中心,人的脏腑组织器官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般情况下, 这种影响较为轻微或不易察觉,但在形体失常较为严重,成“神”的变动过快、过大时,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得十分明显。从脏腑气血失常对神的影响面言,如人在形体疲惫时,“神”之活力也多会下降,因而时常表现出情绪和兴趣的低落、但这种“低落”可调节、可恢复,程度较轻:当人罹患重病时,由于脏腑衰败,气血运行严重失常,人“神”的主宰作用也会失常,出现意识思维紊乱、精神情志异常,成出现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说“帝日: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即疾病发展到了“形弊血尽”的严重时期,人神对药物的刺激也失去了反应。从“神”对脏腑气血的影响而言,如人一-般 不能单纯通过意志而改变人体脏腑、气血的固有运行状态和规律;但当人的情绪剧烈波动时,常会影响脏腑气血出现明显变化,如三国时嵇康《养生论)中所言“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一集, 涣然流离"。这些都说明了“神”主宰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精气血为基础,且脏腑组织、精气血与“神”之间可相互影响。
  
 具体到精和神的关系,神来源于先天之精,又依赖于后天之精的滋养,能统驭精气,故《灵枢.平人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即,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则神旺;反之,精衰则形弱,形弱则神疲。气与神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气是生命的动力,气能生神,神能御气,所以(图书编.神气为脏腑之主》说:“气载乎神”“孰知气充乎体,赖神以宰之。”精与气的关系是:气能生精摄精,精能化气,二者密不可分,故习惯“精气”并称。所以精、气、神三者既是生命组成的基础,也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 整体,精充、气足、神旺是生命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
  
                                                                   — — 摘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

养生的基本观念

6. 养生的理念

        第一个观点,养生就是做自己的上医;
  
         第二个观点,调理大于治疗;
  
         第三个观点,正确的观念最重要。
  
        简称养、调、正。
  
  
 一、养生就是做自己的上医
  
 
  
                                          
        首先讲第一点,养生就是做自己的上医,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扁鹊和魏文王的故事,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文王有些不解,你的名气这么大,怎么会是最差的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没感觉自己有病,大哥就用药铲除了病根,但他的医术很难被人认可,人们都认为他不会治病,所以他没有名气。但是在我们家里都认为它是真正的大医,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初期的时候,病症不太明显,病人也没觉得自己怎么不舒服,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乡里的人都认为二哥治小病还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病人非常痛苦,家里人也特别着急,这时候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者在患处用药,甚至还做大手术,使病人的病得到了缓解或者治愈,所以我闻名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和仲兄来,我的医术是最差的。魏文王听后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理论。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在推崇治已病的大牌专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治未病的上医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养生。所以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医生管理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因为医生负责治,我们要注重养,我们要做自己的上医,把健康管理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养生就是做自己的上医。
  
 二、调理大于治疗
  
  
 
  
                                          
        大家有没有想过,调理和治疗哪个重要?我们来打个比方,说一个鱼缸里养了11条鱼,由于鱼缸里的水脏了,其中一条鱼病了,怎么办?给鱼缸里撒点药行不行,鱼缸里没有病的十条鱼都说不行,它有病让我们都跟着吃药?要不把有病的鱼拿出去吧?那十条鱼还说不行,它出去了,它的活儿谁来干,还不是我们挨累吗!这样行不行,把有病的鱼拿出去换回来一条好鱼,这回总可以了吧?不行不行,那十条鱼还是说不行,它们说新来的鱼不是我们一起的,我们不欢迎它,这些方法都不行,那怎么办?
  
        我们说养鱼靠什么,靠的是水,如果我们把鱼缸里的水调干净了,鱼不就好了吗?如果水的问题不解决,这条鱼不仅好不了,陆续其它的鱼也会生病的。
  
  
       为什么这里讲的是11条鱼?因为我们人体有五脏六腑,加起来正好是11个,用11条鱼来代表人体的11个脏腑,鱼靠水来养,人体的脏腑靠血来养,如果人生病了,首先第一项检查的就是验血,如果人体的一个脏器出现了毛病,首先想到的也是吃药,药吃进去后到哪里?肯定是到血里,血是流遍全身的,这样和向鱼缸里撒药是一个道理,所以会有副作用。
  
        我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又一个姐妹,她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由于长期吃抗抑郁症的药,出现了身体疼痛,到医院检查是因为吃药造成的血管炎,大夫说没大事,不用治疗,但是她不肯,非要坚持吃药治血管炎,结果吃治疗血管炎的药以后,又导致了股骨头坏死,结果他又吃治股骨头坏死的药,后来又发现肝功能肾功能都不好了,她现在还在找治肝肾的药,她吃的药越来越多,病也越来越多,由一个病引发了多个病,这就是为什么病越治越多的原因,因为慢性病只能用药控制,不能彻底治愈。有人说不吃药,把有病的脏器摘掉也可以,人体有些脏器没有也是能生存的。相当于把有病的那条鱼扔掉,但这是在生命和生活质量上的一个选择,并不是上策。
  
       咱们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汽车,它在高速公路上跑掉了一个轮胎,安装这个轮胎又没有螺丝怎么办?有人就出主意,你在其他的三个车轮上各取一个螺丝钉安上就可以了,这个办法作为应急真不错,但是长期都是三个螺丝,你敢开的快吗?跑远路心里有底吗?所以摘掉器官是不得已而为之。
  
        还有一个办法,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移植器官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用的所有东西都愿意用原厂的,移植器官不仅贵,还经常没货,即使配上了也不好用,比如说换心脏瓣膜,心脏瓣膜它有生物瓣,有机械瓣,生物瓣寿命只有20年,到了20年还得换,机械瓣儿是终身的,但是机械瓣需要终生服抗排斥的药。另外即使是换了器官,也不一定就能够保住性命,大家都知道演员傅彪移植了两次肝脏,也没挽回他的生命,所以前面说的换鱼的方法也不是十分保靠的。
  
        刚才讲了鱼靠水养人靠血养,如果我们把血液调干净了,调的有营养了,身体自然慢慢也会好的。通过刚才这一段比喻的讲解,就是告诉大家,对于慢性病前三个方法,吃药、器官摘除和器官移植都是治疗,并不是上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调理才是治本,正确的方法一定要标本兼治,在治标的同时,一定要通过调理来消除病因,而且调理是大于治疗的。
  
 三、正确的观念最重要
  
        刚才我讲的是调理大于治疗,真正的调理有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一是调观念,第二是调习惯,第三才是调身体。这三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调观念,因为没有正确的观念,不可能有正确的方法,其次是调习惯,如果不改变我们错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再怎么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天重点讲调观念。
  
  
 
  
                                          
        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
  
 有一天扁鹊见蔡桓公,扁鹊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说,您在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很不高兴的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总是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后,扁鹊再见到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治疗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说您的病在胃肠里了,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的。蔡桓公很生气,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的见到蔡桓公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去问扁鹊为什么要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热敷就会能治好病,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就能治好,病在胃肠里面用火汤药也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理的事了,医生也没有办法治好。他现在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能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去找扁鹊,扁鹊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不久就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观念的重要性,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有句俗话叫医不叩门,现在有些人一听别人向他介绍保健养生产品,第一反应就是又来骗我钱了,保健品好使,还要医院医生干什么,有一张图把养生、医院、保险很形象的展示出来了。
  
  
 
  
                                          
       有人问,养生都把医生的活干了,还要医生干嘛?
  
  
 这只碗 ,居然把一个很多人争论不休的问题解释得如此通俗易懂:
  
 1、“医院”是等碗掉下来看看怎么修补!
  
 2、“保险”是等碗掉下来看看还能赔多少钱!
  
 3、“养生”是时不时的把碗往里推一把,竭尽全力不让碗掉下来! 
  
       养生保健就是能把大家拦截在去医院的路上,为了晚去甚至不去医院,有病调理,没病预防。观念没打通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法,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改变了思想,就改变了命运,不仅仅是养生,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改变思想相当于调频,频率对不上,讲什么也接收不到。
  
  
        从这次新冠疫情来看,目前对于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所有的治疗都是辅助,用抢救仪器保全生命,给免疫系统争取时间,用的药有的是抑制病毒生长的速度,减轻免疫系统负担,还有的是增强免疫功能的药,但是免疫功能不是马上就能提高的。这些外援方法都是在支持免疫系统打胜仗,最后战胜病毒的还是我们自己身体的免疫功能,所以身体好的比较轻的患者,有的自己在家隔离就好了,还有的感染了自己自愈了都不知道。以前就有很多人得过肺结核没经过治疗自己好的,自己都不知道。其实战胜疾病的武器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体内,养生就是在我们体内培养一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有强大战斗力的免疫部队,来保卫我们的身体健康。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没有人会因为养生而倾家荡产,却有很多家庭因为疾病陷入极大困境!
  
                     2020年3月2日修改

7. 现代养生的简介

本杂志为河北省卫生厅主管,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主办的科普期刊。以传播养生知识,普及养生知识,服务大众健康,推广科学生活方式,引导百姓幸福生活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推动养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养生学术交流;为提高人类养生素质服务。中国传统养生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大型科普杂志。《现代养生》杂志是河北省卫生厅主管,河北省北戴河疗养院主办,以集中、快速反映国内外现代养生基础理论和养生技术最新成果、最新进展为特色的科普期刊。《现代养生》杂志开设:养身有方、医疗保健、科学饮食、气功园地、寻医问药、心理健康、长寿之道、健康博览、两性之间、环境养生、专家论坛等几十个栏目。融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现代养生》杂志与您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她可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现代养生》是实践现代生活的良师益友,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重要读物。《现代养生》杂志立足于现代养生理论研究的前沿,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方法,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刊登对现代生活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理论文章,欢迎中外养生理论研究人员和养生专家及医护人员赐教、撰稿。

现代养生的简介

8. 养生观念的重要性

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对健康的渴求显得越来越强烈,健康将成为新世纪人们的基本目标,追求健康成为所有人的时尚。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高质量的生活。的确,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挑起生活的重担,才能为人民服务,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幸福。生命是宝贵的,俗话说:“长江一去无回头,人老何曾再少年”,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回程票。要做到身心健康,养生之道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时下有不少人辛辛苦苦为了美好的未来而拼命工作,惟独把自身的健康而不顾。假若你是一位豪富、知名人士,一旦失去健康,这些荣誉、财富、地位、权力、成就能伴您有多久?生命一旦结束,你拥有的一切就随之消失。人生的所有财富和名誉是无数个“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1”,如果没有这个“1”,人生也只是一个“0”,健康应成为大家安身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