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大陆集团大裁员,3万人或受影响

2024-05-20

1. 零部件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大陆集团大裁员,3万人或受影响

 [汽车之家?行业]? 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近日宣布,其计划在未来削减/调整13%的员工岗位,以期每年节省约10亿欧元(约合81亿元人民币),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深化组织架构的重整,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工业带来的影响。按照计划,30000个工作岗位或将受到影响,大陆称将在2025年前完成这一目标的90%。

 据悉,大陆集团目前全球拥有23.2万名员工,其中德国本土有5.9万名员工。大陆集团CEO Elmar Degenhart在周二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提到,汽车工业正面临着过去70年以来的最大挑战,很多供应商“受到严重打击”。也许这也是大陆集团决定大刀阔斧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关键原因。
 事实上,在受到疫情冲击之前,大陆集团就计划实施一项缩减开支的计划,或调整20000个工作岗位。而根据大陆集团此次的最新规划,这一岗位调整数量再一次提升。
 近年来,随着汽车整体销量呈下滑趋势,加之汽车前沿科技和转型加速到来,作为上游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陆集团也已受到影响。大陆集团披露,其在2019财年中的销售额为445亿欧元,与2018年的444亿欧元基本持平,但调整后的经营性利润为32亿欧元,同比下滑22%。而疫情的突然而至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
编辑点评:
 从根本上来说,很多汽车企业的转型早在一年前甚至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大陆集团也早已采取了调整组织架构、重组业务流程、消除浪费和加强创新等举措,只不过,恰恰在诸多企业意识到危机时,疫情进一步放大和加速了危机,也让企业的改革举措步伐加大。不过,虽然缩减了人力开支,但大陆仍在未来科技上持续投入,这也是积极参与、投资未来的必要路径。(文/汽车之家 才丽媛)

零部件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大陆集团大裁员,3万人或受影响

2. “裁员CEO”落幕,但零部件巨头的阵痛还在继续

十年前,重返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的德根哈特 (Elmar Degenhart) 博士拯救公司于水火,并带领这家老牌零部件制造商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十年后,这位昔日的英雄却在任期尚未结束前请辞,挺过十年前的“大风大浪”,却在新四化转型的“狂风骤雨”中提前谢幕。
大陆集团近日宣布,首席执行官德根哈特因健康原因已于10月底向监事会提请离职。在集团推进新技术改革并试图加快内部结构重组之际,掌门人的突然离任,让业界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到当下面临的诸多转型难题。

德国《经理人杂志》在10月底曾爆出一则新闻,称大陆集团的一把手或将被“炒鱿鱼”。因为高管团队的战略前瞻性不足,大陆集团近几年陷入主营业绩持续下滑、新四化转型缓慢以及裁员关厂操之过急的尴尬处境,监事会甚至放出狠话,称现任领导班子无力解决当下难题,公司已着手为德根哈特寻找下一任首席执行官。
“被离职”的小道消息还在业界流传,递交辞呈的官宣就已被大陆集团坐实,有吃瓜群众调侃,这位在集团历史上“裁员最狠”的首席执行官,终于也在一地鸡毛里“被裁员”了,结局似乎还略带一丝讽刺。
是的,高达3万人的裁员规模,放在任何一家制造业巨头身上都不是一个小数字。而在德根哈特自己看来,汽车行业正经历着70年来最大的危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从未出现过类似的至暗时刻,零部件企业受到的打击要远比汽车制造商更严重。
然而,大陆集团当下面临的难题,是Tier 1供应商们艰难生存的一面镜子,我们把镜面放置到不同的角度,能折射出零部件行业的诸多阵痛。

大陆巨轮的转型阵痛
就在一个月以前,大陆集团宣布进一步裁员,或将削减高达13%的员工,以实现每年至少削减10亿欧元的成本计划。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轮的削减计划覆盖范围较广,且向下“动刀”的速度也快于业界预期——
按照计划,90%的重组措施将在2025年前全部实施完毕,累计将影响到3万个工作岗位,有约1.3万个德国本土的职位转移至其它地区或被裁撤,除了生产和管理部门之外,就连研发部门也将在收缩行动中受到波及。
裁员越是激进,焦虑越是蔓延。只是行至当下,这种焦虑的情绪,还直接削弱了集团监管委员会对高层班子扭转颓局的信心,站在转型拐点,他们不得不考虑物色更合适的掌门人选。
数据虽然冰冷,但不会说谎。今年1-6月,大陆集团的绩创下70年新低,合并销售额为165.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335亿元),同比下滑了26%,息税前利润则亏损3.9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1.8亿元),同比跌了125%。

虽然第三季度的最终财报要到11月11日才对外公布,但根据大陆集团日前透露的消息,该公司7-9月的净利润和息税前利润都为负,而当期重组费用则将达6.8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3.7亿元),该过程将给集团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对利润的负面影响在第三和第四季度会进一步凸显。
与其它竞争对手一样,大陆集团正经历转型的阵痛期。早在2018年初,该集团证实了将考虑精简业务的相关报道,股价一度飙升至历史新高,但是在这之后的近3年时间里,管理层却在运营评估方面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市值反而蒸发了接近三分之二。
集团最高劳工领袖阿拉克(Hasan Allak)曾在上半年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新冠肺炎的肆虐对他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但在过去几年也存在很多管理失误,如一度被夸大的增长目标、质量问题和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减记。一言以蔽之,潜在的风险早已酝酿,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突然飞过来,只是将矛盾的爆发时间点提前了而已。

据悉,德根哈特不仅慢,还不够果断。
复盘大陆集团最近几年的业务构成,对传统业务还是太过于倚重,且此前的几次大规模扩张也被证明不合时宜。路透社援引内部人士的消息称,德根哈特曾因几次决策失误而受到内部批评,包括关于德国亚琛一家轮胎厂关闭一事的沟通处理,以及他曾在2018年9月致员工了一封异常严厉的邮件。
另一方面,他正失去投资者的信心。
刚才也已经简单提及过,大陆集团的市值在短短几年蒸发了一半以上,投资者们纷纷抱怨,现年61岁的德根哈特在重要决策和处理复杂结构时缺乏决心,在关键业务的转型上也不够果断。
特别是动力系统业务剥离并寻求独立IPO上市一事,后来却被无限期搁置,理由是目前的经济环境充满太多不确定性因素。截至2019年底,该部门销售额为7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02亿元),拥有员工超过4万人。

来自德国的行业焦虑
关厂裁员,成为德根哈特腹背受敌的重要导火索。此前有德国媒体透露,德根哈跟的一系列的变革举措不仅引发了员工和工会的强烈反对,一度被德国政府约谈,甚至还被当地政客抨击为“疯狂的举措”,以及“来自资本主义的冷血行为”。
大陆集团曾在上半年计划德国亚琛的一家马牌轮胎工厂,并在该基地削减接近2000名员工,没有料到的是,此举让德国联邦总理候选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长Armin Laschet 非常不满。在一个月前,他在多个公开场合批评了大陆集团管理层,并表态称,这样的决策将对下岗员工造成重大威胁,殃及太多家庭,且相关影响还将持续数年。
但是,大陆的遭遇,也仅仅是德国零部件行业巨震的一个侧面。同属德国阵营的采埃孚,已经计划在2025年前裁员约15000人,约占其总员工的10%,舍弗勒也在今年已经加入了裁员行列,裁撤的4400人里面,大部分在德国境内。
舍弗勒的一位高管此前对《金融时报》表示,当公司拥有更广泛的全球客户基础,本地化生产反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过去,他们的大部分削减都是针对海外进行,现在则开始应对德国本土的精简。截至目前,德国的汽车产业支撑着超200万个国内就业岗位,直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以上。

业界也有另一种声音。
在Tier 1供应商的第一梯队里,大陆集团属于典型的上市公司,这一类企业在转型升级或自我变革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到股价和投资者利益,也更看重短期业绩和利益回报。如若成绩单的数据不甚理想,董事会或管理层囿于各方压力,极易做出裁撤员工以削减成本、高管换血以安抚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决策。
正因为此,大陆集团激进的操作,正是这一类企业紧急自救的典型注解。反观集团的竞争对手们,虽然也在新四化的转型节点面临一系列复杂难题,但是在员工关系的处理和组织架构的调整方面,并不像大陆那样操之过急。

零部件巨头腹背受敌
前文也已经提及,汽车行业正经历着7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而零部件企业受到的打击要比汽车制造商更严重。
为什么这么说?
德根哈特曾在新冠肺炎爆发后表示,世界新车生产量至少在2025年之前不会恢复到2017年峰值的水平,这些昔日坐拥技术和制造规模红利的汽车供应商们,面临着新车销售普遍放缓的压力。伴随着汽车制造商的销量萎缩和业绩恶化,对零部件的采购量也逐渐下滑,对上游零部件企业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降本需求,最典型的代表,是被丰田控股的电装。
最大的压力,来自新四化转型。
业界众所周知,新能源/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智能化是汽车产业在技术层面最重要的两个演进方向,同时也都是“烧钱巨坑”。在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车企面临着比燃油车时期更为巨大的研发开支压力,甚至连大众这样的企业也渐渐感到减支和抱团势在必行。
这样的焦虑,也传导到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身上,就拿大陆集团来说,德根哈特最让人诟病的,还是新四化业务的转型太过于迟钝。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陆集团一直在“吃老本”,长达数十年的快速扩张,对传统业务的增长又太过于急功近利。

当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IT巨头、互联网玩家的跨界挑战。英伟达等硬件公司已构建起自己的技术壁垒百度,谷歌、亚马逊等耳熟能详的巨头也早早入局割据一方,而如华为这样的“后来者”,也对汽车这块蛋糕野心勃勃,不断挑战着零部件巨鳄们的行业地位。
就在刚过去的10月30日,华为在其年度新品发布会现场首次公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正式宣告了进军汽车行业的市场野心。
当然,说到零部件领域当下的困局,冠状肺炎这一催化剂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拿大陆集团来说,受疫情的持续影响,他们原计划在今年投资的新信息技术项目、扩大工厂产能的计划,以及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些投资都已被搁置,公司还无法确认重新启动这些重点业务的具体时间。

?
而根据北美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美国供应商在现金方面的压力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的2.5倍。与拥有数十亿美元现金的大型汽车制造商不同,许多供应商没有准备好应对如此剧烈的经济下滑,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将面临艰难时刻,因为这一类玩家无法像Tier 1零部件巨头那样获得足够的信贷额度。
作为大陆历史上少有的按下大规模裁员键的一把手,德根哈特的谢幕留给业内太多猜想,而回溯这位老员工与集团走过的多年风风雨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德根哈特”,绝不只有他一个。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跨国零部件巨头为什么一直在裁员?

目前为止,国际上至少十家跨国巨头提出裁员计划,预计将会使大约16万名员工失业,按照一人一个家庭计算,将有约16万个家庭受影响。富士康、宜家、福特、大众、Verizon、庞巴迪、通用汽车都被曝出裁员计划,鼎鼎大名的行业巨头都在预判全球经济寒潮的来临。
第一,珍惜现有的工作。不论目前对你自己的工作满意与否,先不要辞职,如果实在想换份工作,也一定要先去投简历,看需要自己的公司多不多,好不好。不要贸然辞职再去找工作,经济下行,各个企业也勒紧了裤腰带,如果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会打乱自己的节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第二,提高自身不可替代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AI的普及,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一些数据分析以及纯劳动力等工作将会面临被机器人取代的命运,智能机器已经可以做到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以及复杂的数据分析。一定要提高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壁垒,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我们无法改变趋势,只能适应趋势!
第三,减少支出和负债,增加收入。最新的报道,90后不但没有多少存款,甚至人均负债高达12万,最大的90后也不过28岁,仅仅毕业4,5年,不但没攒到钱,甚至负债12万,压力可想而知。现代人都追求生活品质,但是我们一定要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以及尽量不要使用各种借贷产品,赚钱的能力没有跟上花钱的欲望,这是条不归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适当的负债是可以的,努力去增加收入,一定不要过度消费,过度负债,避免自己在未知的将来无法摆脱债务的困扰!

跨国零部件巨头为什么一直在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