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子女吗

2024-05-14

1.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子女吗

有3个女儿。以下是黄旭华事迹中的一段话:
“这一天,李世英也惴惴不安。她与丈夫是在上海港务局一起工作认识的,共同的事业让他俩种下爱情的种子。1956年,他们结成伉俪,并先后生下3个女儿。试验一旦失败,孩子们就将失去爸爸,失去最宽厚的父爱。为排遣内心挥之不去的压力,试验前她去海南岛兜了一圈,一路上却抑制不住担忧,提前返回。当得知深潜试验成功并创世界首例的消息时,她愣了半晌,这个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抚育3个孩子的女人,竟放声大哭……”






‘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子女吗

2.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故乡

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

3.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是什么来历?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是什么来历?

4. 中国核潜艇之父是谁?

中国核潜艇之父是黄旭华。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成就:
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大的研发的困难程度。
某国为加强导弹发射时艇身的稳定性,专门设计了一节舱来安放一个重达65吨的大陀螺,水下空间异常珍贵,占用了潜艇的黄金空间。
经过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整核潜艇内设备布局,黄旭华团队解决了65吨大陀螺的问题,为潜艇节省了空间,而且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升沉都接近于零。

5. 中国核潜艇之父是谁?


中国核潜艇之父是谁?

6. 中国核潜艇之父,是谁

黄旭华。
黄旭华原籍广东省揭阳市,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人物轶事:
1958年,面对处于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被选中,调往北京参加研究。
黄旭华和他年轻的“战友”们总结出: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没有那么神秘。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没有高精尖的设备,科学家们就用算盘计算核潜艇的大量核心数据。
核潜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黄旭华要求,每个都要过秤,几年来天天如此!这样“斤斤计较”的土办法,最终的结果是,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与设计值毫无二致。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从水中浮起时,黄旭华激动得泪流满面。

7. 中国核潜艇之父,是谁

我国的核潜艇之父是黄旭华。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黄旭华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黄旭华研发核潜艇的经历
1958年,黄旭华奉命进行核潜艇的研究,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前苏联等发达国家拥有核潜艇,我国对核潜艇的可借鉴经验几乎为零,任务何其严峻,但黄旭华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核潜艇的建造属于国家机密,最初的研发队伍只有29个人,都是怀揣理想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没有国外的技术,也没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有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国家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洒自己的热血,坚决要完成上级派发的任务,必须建造出只属于中国的核潜艇。  
但是当时没有人接触过核潜艇研发,也根本不了解其中的技术原理和构造,只知道很小一块铀块燃料可以让潜艇航行数万海里。这对仍处于起步阶段物资极其匮乏的新中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此黄旭华和一众科学家隐姓埋名,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开始了长达30年的隐居生活。  
核潜艇的核心技术问题有太多需要攻破,核潜艇的研究要运用到许多复杂的数学演算,但当时国内的科技落后,没有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究一次次遇到瓶颈。但科研人员一刻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初心,遇到困难不可怕,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只要你肯努力。  

中国核潜艇之父,是谁

8. 中国核潜艇之父到底是彭士禄还是黄旭华?

彭士禄

一言不合就“开算”

记得1970年8月30日,在四川大山深处的某基地,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这一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大家欣喜若狂,而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倒头大睡。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

当时负责完成满负荷计算的核动力专家、今年82岁的黄士鉴说: “我们那时候没有资料、没有图纸、没有设备、没有经验、没见过实物……全靠他提出方向,然后大家分头计算。也没有计算设备,只有计算尺、算盘,加减法靠打算盘,乘除法靠计算尺,就这么硬是靠人把海量的数据演算出来。”

“一言不合就开算”,是彭士禄留给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人们的最深印象。85岁的设计专家张敬才回忆,经常看到彭士禄深夜里穿着大裤衩,汗流浃背在办公室里加班演算的样子。

“他那个人哪有一点大领导的样子?当副部级干部回四川基地就跟回老家一样,和后勤职工老朋友随便家里搞两个菜,坐家里喝酒。”张敬才说, “所有的组件工序他都熟,他自己说,沿着所有组件可以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彭士禄与科研人员讨论工作

烂熟于心,他在多个关键节点才敢于拍板。

因为被封锁,一切靠摸索,争论时刻不停。围绕采用什么堆型、建不建模式堆形成的争论,尤其尖锐。一些人力主把第一台反应堆直接建在艇上,彭士禄据理力争,力主建设陆上模式堆,进行科学论证,上级最终表态:必须建立陆上模式堆。

第一代核潜艇的成功建成证明了彭士禄所提方案的合理性。

“非学识渊博者不能拍板,非胸怀坦荡者不能拍板。”张敬才和黄士鉴等老专家总结, “他不是盲目拍板,往往第一句话就问‘实验数据呢?你们瞒不了我,我是要自己算的!’然后摸出随身的计算尺和公式,现场就算。”


84岁的彭士禄在三亚度假时仍在搞计算

一生向人民报恩的孤儿

1928年,海陆丰农民运动失败,彭湃夫妇被杀害。1933年,彭湃烈士之子、年仅8岁的彭士禄被抓进了监狱,差点病死狱中。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他被祖母认领出狱,几经辗转,直到1940年底才到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