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2024-05-19

1. 《八佾篇》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8.15   子曰:  “  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 
  
 【注释】
  
 ▲师挚之始:师挚,鲁国掌管礼乐的太师,名挚。“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
  
 ▲《关睢》之乱:《关睢》是《诗经·国风·周南》第一首诗。“始”是乐曲的开端,“乱”是乐曲的终了。“乱”指合奏。
  
 ▲洋洋:美善,盛大。
  
 ▲盈:充满。
  
 【译文】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合奏结束,优美的音乐充满我的双耳。”
  
 【学而思】
  
 凡是大的祭祀,或者重要的典礼,在开始的时候,都是由太师登堂诵歌开始,典礼完成的时候,各种乐器进行合奏结束。所奏的乐谱,一般都是《诗经·周南》里面的,如《关雎》、《葛覃》、《卷耳》等等。孔子非常推崇礼乐,礼乐制度是孔子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礼乐能够修养身心,用礼治身,用美好的音乐治心。

《八佾篇》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2.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赏析一下这段话,谈谈孔子

这里讲到文化的重整,等于我们现在讲文化的复兴。孔子周游列国以后,回到鲁国,开始整理文化。因为时代的盛衰演变中,文化永远是走在最前面,周代王朝的衰乱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孔子急于从事文化的复兴来力挽狂澜。他先从礼乐入手,《诗经》也可以说是乐的一种。《关雎》为诗经的第一篇,“关雎之乱”的“乱”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千万注意。古代这个“乱”字含有“乱”的反面意义在内,就是“治”的意思——秦汉以上的书,会这样用,唐以后大多都不会这样用。比如“毒”字,在秦汉以前,有治疗、痊愈的意思,譬如有人砍了我们一刀,是伤害;而我们手上或脚上生了疮,医生锯下我们一条手臂或一条腿,就不算伤害,反要感谢他的治疗,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古代文字少的时候,就有许多字义是借用的。 
“师挚之始”,师挚是当时管理鲁国文化的大乐师——不是乐队的大乐师,勉强说,相当于文化局长,但不只是一个做官的,他本身是个专才。孔子这里说,鲁国文化经过整理,新旧文化交流以后,非常悠美。
这是南怀瑾《论语别裁》中的释义,他全篇都是围绕学问,文化以及个人修养来谈论的,在他看来《论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政治并不是主要谈论的对象

3. 论语·膏雨——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论语·膏雨——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