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港股上市获得多少资金

2024-05-12

1. 小米港股上市获得多少资金

至少募资100亿美元,主要投向哪里?
  据招股书介绍,小米还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连接了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2017年按连接数量计算,小米的消费级IoT硬件全球市场份额为1.7%,身后是苹果0.9%,亚马逊0.9%,三星0.7%和谷歌0.6%。
  小米在风险提示部分表示,“倘我们不能按预期扩大收入来源,则可能继续高度依赖智能手机销售赚取大部分收入。智能手机销量减少或价格下跌、用户喜好转变或智能手机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可能重大不利影响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
  招股说明书称,小米无法保证日后能赚取利润,预计日后成本及开支金额会增加,原因是第一业务、用户群及分销网络持续扩张;第二,持续投资技术基础设施及网络;第三,持续扩大用户群使得销售及推广开支增加;及推出其他新产品及服务可能产生前期成本,改变现有收入及成本结构,押后实现盈利的时间。若小米不能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率,日后可能持续亏损。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主要是由于小米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指定为负债,而公允价值增加于合并损益表确认为公允价值亏损。
  小米计划将30%的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音响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用于全球扩展;10%用作一般营运用途。
  有消息称小米IPO集资至少100亿美元(785亿港元),成为今年集资额最大新股,也是2010年友邦保险以来最大型新股。
  雷军希望引导市场将公司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只做智能手机等硬件的企业。换句话说,估值参考对象并非苹果公司,而是亚马逊,或至少更贴近亚马逊多一点若。以小米1000亿美元市值目标,去年75.8亿元人币估计盈利计算,其历史市盈率约为83倍。目前苹果公司估值为17倍,亚马逊估值则高达249倍。

小米港股上市获得多少资金

2. 小米将于5月申请港股上市吗?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最快将于5月申请港股上市,预计估计在650亿至700亿美元之间。

报道称,小米上市被公认为2018年全球最大规模上市案。北京商报曾在3月15日报道,小米Pre-IPO的融资推介材料首度曝光,该材料对当下小米估值680亿美元,假设小米于2018年四季度上市,市值约2000亿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小米几种上市方案各有优劣势:A股估值较高,国际化程度则相对弱一些;海外市场更加成熟,可由于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港股既有国际化的资本服务水平,又与中国市场、政策以及经济有着紧密联系,估值却不是特别高……

而在沪港通、深港通背景下,如果同一家企业A股、H股的股价相差特别高的话,肯定会引起资金流向其中一方,对于这么大体量的企业而言,跨市场资金的大量流动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
希望小米可以成功上市!

3. 小米开启赴港上市年轻人的第一支股票吗?

小米1月19日已召开上市启动会
多个接近小米的市场人士透露,小米倾向于选择香港上市。1月19日,公司已召开上市启动会。一位接近小米的手机行业人士亦称,关于上市时间和地点,小米公司内部目前暂无定论。

@高个的家:格力还是那个格力,小米已经不是那个小米了。
@忧郁的公主:为了让年轻人买第一支股票,小米选择放弃赴美IPO。
李彦宏登《时代》封面:他正帮中国在21世纪赢得胜利
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在将于1月29日发行的周刊中,将百度CEO李彦宏作为封面人物。封面文章中说,李彦宏创立的百度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巨鳄,而中国也正成为创新性国家。现在的中国已经将目标瞄准在下一个科技前线之上:人工智能。在中国,没有哪个人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比李彦宏更上心。就眼下来说,李彦宏会专注于自己的使命: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

@鸱尾:毕竟是敢在五环开无人车的男人。
@玉米窝窝头:标题:李彦宏力压硅谷群雄。
谷歌:与腾讯达成专利交叉授权许可协议
今天,腾讯和谷歌宣布双方签署一份覆盖多项产品和技术的专利交叉授权许可协议。双方将以更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共同致力于用科技探索未来。

@吃呱喝嗏:马化腾:一个亿够不够?
@啾啾:百度颤抖吗?
@宁檬子:未来QQ会员可以科学上谷歌吗?
搭载骁龙845!小米7渲染图曝光:或采用背部指纹
小米7相信是不少人期待的,围绕该机的诸多传闻也是炒得沸沸扬扬。今天外媒naijatechguide曝光了疑似小米7的渲染图,如图所示,小米7的双摄像头位居左上角,同时配备背部指纹识别,中框与背部衔接处有一定的弧面过渡。

小米开启赴港上市年轻人的第一支股票吗?

4. 小米将选择在香港上市是真的吗?

中国大陆智慧手机大厂小米今年计画赴海外挂牌的传闻不断,以500亿美元估值来看,将成为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上市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根据陆媒引述多位接近小米的市场人士透露,小米将选择在香港上市,并于今(19)日召开上市启动会。

小米这家超级独角兽的上市案,是2018年投资人关注焦点之一,先前传出将选择在纽约或香港挂牌,高盛、大摩、瑞信及德银等4大投资银行已率先进入承销商名单,估值版本有500亿到2千亿美元不等。《财新网》19日傍晚独家批露小米正在争取成为港交所新政策后,首家登录H股的互联网巨头。


小米去年业绩回神,销量排名重回前5大,并邀请投资银行协助安排挂牌事宜,根据公开招股文件内容预估,小米去年营收约170亿至180亿美元,净利至少10亿美元,今年有机会翻倍至20亿美元。投行分析师预期小米的获利高成长态势将持续到2019年,因此先前曾传出内部预期以1千亿美元估值IPO。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小米手机业务贡献大部分营收,但行动网路、物联网(IoT)、智慧硬体生态链等其他业务也很有看头,如果小米估值上看1千亿美元,以目前最大股东小米董事长雷军持有股权比例77.8022%来看,身家将超过778亿美元(约合5020亿元人民币) ,击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成为大陆首富。

5. 小米为什么选择港交所上市?

7月8日报道,“前几年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这段感慨来自于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
19年前,马云带着50万在香港注册了阿里巴巴,2013年,为了能让阿里巴巴在港交所顺利上市,他在大陆与香港两地之间辗转周旋,多次表明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立场。最终,港交所坚持不改变制度,阿里与港交所的这场博弈最终没能和解,当时的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阿里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
一年后,马云带着团队远赴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创造了当年最大IPO,目前市值已超过4000亿美元。
如今,意识到“传统”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笔的港交所,从去年开始着手IPO改革,对科技企业在港股上市的限制放宽。近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IPO,搭上改革后的第一班车,有消息称,蚂蚁金服、美团等公司也将在港上市。

是什么导致了港交所与阿里的擦肩而过?港交所究竟做了怎样的调整,吸引了小米、蚂蚁金服、美团这些公司上市?
同股不同权的“诱惑”
“不是香港错过了阿里,而是阿里错过了香港。”2014年9月5日,在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马云说,自己非常尊重香港的决定,支持香港不应该为了一家公司而改变原则,自己乐于见到香港变得更好。
如今看来,双方擦肩而过的原因确如马云所述,“阿里选择了错误的时机,因此错过了香港。”而“错误的时机”,则是当时的港交所不认可阿里合伙人制度,不接纳同股不同权机制。
所谓“同股不同权”,也被称为双层股权结构、AB股结构,是指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多类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架构。B类股一般由管理层持有,拥有高投票权,一般每股股票具有2至10票的投票权,A类股一般为外围股东持有,此类股东看好公司前景,因此甘愿牺牲一定的表决权作为入股筹码,一般每股只有1票甚至没有投票权。
事实上,阿里所提出的“合伙人”制度,与我们常见的企业合伙人不同。在章程设置里,对提名董事人选的有特殊条款:即由一批被称作“合伙人”的人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这意味着,“合伙人”不能直接任命董事,凡提名的董事,都需要经过股东会投票通过才可获得任命。
彼时,包括马云在内的管理管对持有阿里巴巴股份比例仅有9.4%,阿里的两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则分别持有阿里巴巴35%和24%的股份,若按照“同股同权”的上市规则,阿里高管团队在上市后将直接丧失决策权。而“合伙人”是一种平衡阿里的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的措施,管理层拿着微弱的股份同时,也可以拥有更多的投票权,以此避免管理层的实际控制权被其他股东所取代。

在美国,Facebook、Google等公司的章程中均会有设计这类平衡措施,主要是考虑到创始人的特殊权利,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上市前仅持有28%的股权,但依靠双层股权结构以及投票权协议(voting agreement),却能掌握58.9%的投票权,可以牢牢控制公司。
这种看似平衡的措施在一般的创业公司中也很常见,然而,一旦上市,便涉及到无数股民的利益,在当时的港交所看来,这种结构违反股权平等原则,会伤害中小股东利益,其上市规则禁止设置双层股权结构。
港交所这一表态并非“意气用事”,在港股历史上,也曾实行过双重股权结构的上市,但出现了部分AB股企业治理混乱,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现象,之后这一制度被废除,而“同股同权”也一度被视作香港金融界的核心价值观。
蔡崇信曾撰文称:“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但我们确信香港应该认真探讨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监管环境。作为香港人,我想问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
在错失了阿里巴巴后的几年中,港交所逐渐意识到了“同股同权”时代已经开始远去,尤其是科技公司中越来越流行“同股不同权”,若不寻求改变,港交所将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也会因此失去更多的科技公司。
港交所这次酝酿的变革有三:一是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赴港上市,二是允许尚无收益和盈利的生物科技类公司赴港上市,三是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公司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
就在前不久,香港媒体还透露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看法。他指出,小米、沙特阿美、蚂蚁金服都会来港上市,对此有信心;沙特阿美来港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而小米如果没有来港上市会感到惊讶。
错过了第一次,不打算错过第二次
此次,港交所修订的三点规则都是其他交易所争抢“BAT”的筹码。其中两点和创新科技类公司直接相关,除了“同股不同权”外,还有对第二上市地标准的修改,而这条修改的缘起,可能也与阿里巴巴有一定关系。
港交所错过了阿里巴巴后,媒体和行业内都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讨论同股不同权的主流声音中,还掺杂了关于第二上市地政策限制的问题——错过这些科技巨头后,是否可以接纳设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并已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在港作第二上市。
第二上市就是指一家公司的股票同时在两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方式一般都通过国际托管银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的跨市场流通,以存托凭证(ADR或GDR)在境外市场上市交易就属于这一类型。
而促使企业选择第二上市地,也有不少原因。比如国际上不同的证券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投资群体,将股票在多个地方的交易所上市,有助于提高股份的流动性、增强筹资能力。比如,企业往往选择市场交易活跃、平均市盈率高的证券交易所作为第二上市地,通过股份在两个市场问的流通转换,这可以使股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而第二上市地,也早就成为一种常见的上市模式。在上文提到的讨论过程中,大家发现了另一个仍“隐藏”中的问题。

2013年9月27日更新的,由港交所及香港证监会刊发的《海外公司联合政策声明》里,明文规定并限制了一点:“业务重心”位于大中华区内的公司,如果想申请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这在当时是被禁止的。
之后,港交所在一份“概念文件”中表示,如果这项政策不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只能在港交所申请双重第一上市,而不可以选择第二上市。
而这次,港交所公布的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相关公司需在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伦交所等地最近至少两个财年有良好的合规记录,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时,预期市值最低100亿港元。
这项标准的修改,主要目的便是吸引已经在国际上市的大型科技创新产业公司。
港交所提供的一组数据,也比较有意思。
过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交所以及伦交所这一比例分别为60%、47%和14%。其中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占1%,软件与服务占比9%,若抛开腾讯的因素,软件与服务同样仅占比1%。
看到这组数据,好像能理解港交所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吸引科技公司到他那去上市了。目前发展最快的几个行业,在港交所的占比是在太低,和国际市场相比,其比例更是远低他们。
然而,港交所的这次如意算盘,不知道能不能打响了。如果CDR(中国预托证券)正式公布启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的吸引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除了港交所的三项新吸引政策外,近期,各大证券交易所们也都频频有新的动作。Spotify在纽交所直接上市,纳斯达克也表达了“选择合适时机对上市要求进行适当修改”的态度。

小米为什么选择港交所上市?

6. 小米要在香港上市了吗?

3月2日,据港媒报道,市场消息称,港交所为了打响同股不同权头炮,早在上周公布咨询前,已开始游说小米赴港上市,而且希望可在4月底新例生效后立即提交上市申请,意味小米有可能最快在6至7月份上市,成为首批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

消息表示,早在上周五(23日)公布同股不同权咨询前,港交所已开始游说小米来港上市,作为引入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头炮,而且初步已获得小米首肯,目前正争取小米在4月底新例生效后立即入表,成为首轮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
集资额预计超百亿美元
据悉,小米已委聘高盛、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证券为保荐人,安排上市事宜,初步预计集资额逾100亿美元(约780亿港元),由于集资额庞大,故预料仍会甄选更多投行加入承销团队。
港交所:不评论市场传闻
据市场消息称,港交所此举主要是担心若首轮上市企业名气或实力不足,将令投资者缺乏兴趣,影响其他大型企业赴港上市的信心,因此才希望小米能成为首批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事实上,近年不少同股不同权企业均曾传赴港上市,但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等均预期不会在短期内成事。

同股不同权上市料难“A+H”挂牌
至于昨日多个内地媒体报道,小米有机会在香港及内地同时上市,但目前尚未知道小米是整个集团还是分拆业务上市。据了解,除非小米是以类似联通(00762-HK)的不同公司形式在两地挂牌,否则倘若要在香港及内地同时上市,只能采取「A+H」形式上市,但由于小米是以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架构上与H股存在冲突,因此短期内难以两地同时上市。消息称,目前小米倾向先在香港上市,内地挂牌仍未有结论。
海外业务盈利贡献占近半
有基金界人士称,虽然市场普遍预期小米上市估值不菲,但对投资仍抱颇大兴趣,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小米业务性质及架构有异于一众内地科网股。有接近小米基金股东消息表示,近年积极进军海外市场的小米,去年纯利约10亿美元,其中海外业务盈利贡献已接近集团一半。

其中,小米在印度市场表现尤其令股东满意,该基金经理称,不少大型企业如和记电讯亚洲、中电(00002-HK)等都曾经在印度吃亏,“小米能够在印度做生意做得这样好,是好令人惊讶”,相比一众盈利模式仍未稳固的创新产业公司,小米无疑更令投资者放心。

7. 小米香港上市,那么,小米是谁

小米 / 小米科技(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一家专注於智慧型硬体、智慧型家居以及软体开发的企业,於2010年4月6日成立,总部位於中国北京,员工人数近1.5万(2018年3月)。
2010年8月及12月,小米发布了基於安卓系统深度客制的第三方韧体MIUI及首款行动应用米聊。2011年8月16日,小米正式推出了其第一款硬体产品——小米手机(一代),开创了以网际网路线上抢购高配置、低售价的智慧型手机销售模式。
通过旗下生态链品牌MIJIA(米家),小米的产品线从智慧型手机及耳机、移动电源等周边产品,音箱、手环、电脑等相关移动智慧型硬体,扩充功能到电视、机上盒、路由器、空气净化器、电饭煲等家居消费产品,截至2018年3月底,小米已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在其中15个市场智慧型手机出货量名列前五。
2018年5月3日,小米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IPO申请上市。

小米香港上市,那么,小米是谁

8. 小米港交所上市了吗?

7月9日上午消息,小米集团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1810”,开盘价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35%,惨遭破发。按开盘价计算,小米集团市值达到473.26亿美元。

5月3日,小米集团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IPO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里昂证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更新版招股书显示,小米集团全球发售股份2,179,585,000股,以发行价每股17港元计算,整体募资规模为370.53亿港元(约合47.21亿美元),市值达到484.62亿美元。
此外,若承销商行使326,937,000股超额配售权,小米集团最高可以募集到426.11亿港元(约合54.30亿美元)。

雷军致辞
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收入344.12亿元,同比增长约86%,期间亏损70.27亿元,经营利润为33.64亿元。
其中,智能手机业务实现收入232.39亿元,占总收入67.5%,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实现收入76.97亿元,占总收入22.5%,互联网服务业务实现收入32.31亿元占总收入9.4%。
截至小米上市前,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3%,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4%。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洪锋持股3.22%,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1.55%,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川持股1.11%,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持股2.93%。
此前离职的联合创始人、原战略副总裁黄江吉持股3.24%,联合创始人、原首席科学家周光平持股1.43%。另外,小米多轮投资方晨兴资本持股17.19%,其他投资者共计持股21.34%。
假设并无行使超额配股权及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雇员购股权计划授出的购股权,上市后,雷军的总持股量将占已发行股本约29.40%,并将持有投票权约5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