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的特点

2024-05-10

1. 社会救助的特点

社会救助有以下特征:(1)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范围广泛,有贫穷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持续性特征。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3)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社会救助的特点

2.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围绕着社会救助的内容展开,也就是说以基本生活救助、各类专项救助、灾害救助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农村主要是农村 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
    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 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作为社会救助的核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2) 政策实施与评估:
    社会工作者是救助政策实施的具体执行者。
    评估是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合理性和政策实施的公平性的检验,是促进社会政策更加科学、更加完备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起步晚,目前正向着综合性、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救助政策的功能、目的、手段,救助行为的标准、方法、形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2、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 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是困难群体日常生活和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许多与困难群体相关联的救助政策都需要在社区层面实施。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
    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持等;
    二是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2) 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的主体除了政府,还有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将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
    1 建立邻里支持网络。困难群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在实施社会救助时,社会工作要积极为困难群体修复社会关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尤其是邻里支持。
    2 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形成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资源共同使用,问题共同解决,共同享用。驻社区单位和个人社区意识的增加,钭会大大提高社区认同度,同时对社区的依赖性也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联系驻区单位,注重发展共享资源。比如,某一社区利用暑期成立了为困难家庭服务的“少年义工队”。
    3 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可以引导青年志愿者组织为孤寡老人提供陪聊服务,可以动员妇联组织为贫困家庭的妇女、儿童提供相应帮助等。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群体遇到的基本生存之外的专门困难,比如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 (多选)
    1、教育救助:
    (1) 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
    我国政府针对家庭贫困而无法入学的学生建立了教育救助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减免学费、教科书费,补助困难学生住宿费用和午餐等;在高、中等教育阶段,主要是提供学校报到路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达到200亿元,90%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学生获得资助。
    (2)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各类社会组织和热心人士也是教育救助资源的重要来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实施的“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项目就是我国重大的社会教育救助举措。 (专项救助)
    (3) 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
    包括针对困难家庭学生教育救助在内的教育资助体系共分五个层次,即 “奖、贷、助、补、减” 。
    1 所谓奖,即学校设立奖学金支持家庭困难且学习优秀的学生。
    2 所谓贷,即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困难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
    3 所谓助,即政府通过学校发放助学金,同时学校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可以通过工作获得一些收入。
    4 所谓补,即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和高校从所收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
    5 所谓减,即针对不同专业和经济困难程度不同的学生减少或者免收学费。
    (4) 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2、医疗救助:
    (1) 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一方面连接社会保障部门,通过医疗救助为城乡贫困人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资助,并帮助患者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报销相应的.医疗费用;
    另一方面连接医疗机构和民政部门,帮助符合条件的患者准备各种申请材料,及时就医和诊治,并协助办理二次救助。
    (2) 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3、住房救助:
    (1) 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住房救助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建造或者以一定优惠政策鼓励投资方建造廉租住房,并以较低的价格或免费出租给贫困家庭的一种制度。社会工作者要帮助贫困家庭熟悉当地住房救助政策和申请程序,并与必要的机构进行协调,使服务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都能获得住房救助。
    (2) 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住房救助涉及的部门多,申请程序复杂,受理时间较长,有的可能轮候数年。为了确保住房求助政策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社会工作者需要参与住房求助的管理和监督,协助住房管理部门和低收入家庭认定部门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协助有关机构建立申请人家庭收入申报与核查制度,并及时掌握享受住房救助家庭的人口、经济状况变化情况,从而减少或杜绝编租、瞒报收入财产等违法行为。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和充满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生活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最紧迫的生活问题,为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奠定基础。
    1、灾害紧急救援:
    (1) 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灾害紧急救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救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2) 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会工作者应当协助政府部门,统筹安排好社会救助生活物资的筹集、发放和使用,解决好灾民的吃饭、穿衣、住宿、饮水、医疗等基本生活问题。
    (3) 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国家行为)
    社会工作者应当采取措施稳定灾民情绪,及时介入心理救助,运用专业手法给予灾民适度干预和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是灾害求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其中民政系统主要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能源、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市政基础设施恢复建设。
    (1) 在现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管理体制下,社会工作者应当采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管理社区重建工程建设进展,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能力。
    (2) 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3) 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参与求助政策修订 (找中心)
    2、求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 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求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求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2) 机构救助:
    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是给予生活的合理安排,除了物质上的救助,还要开展教育,对其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走出困境。
    4、流浪儿童:
    我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的定义是:“年龄在 18岁 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 24小时 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 最终陷入困境 的人。”
    (1) 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
    1 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
    2 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
    3 安置与跟踪服务。
    

3.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备考: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1)救助对象的多样性。
    (2)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3)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4)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5)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相关阅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点汇总:儿童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点汇总:青少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点汇总: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点汇总:妇女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备考汇总:残疾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备考汇总:矫正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备考汇总: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备考汇总: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备考: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4.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内容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那么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内容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概述 
    1、1 社会救助
    ①社会救助定义在什么情况下(个人、自然、社会原因),发生严重困难时,政府和社会对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社会救助的特征A、权利义务的非对称性
    社会成员在陷入贫困时,有权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不要求获得救助者履行某种业务—宪法赋予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B、救助对象的限制性真正陷入困境—必须进行家计调查。C、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保障获救成员的最低生活需求D、救助手段的多样性物质-现金;应急临时-固定长期;政府-民间…E、救助的时限性救助者脱离困境,救助终止
    1、2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什么是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一种旨帮助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在其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困境,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这种专业服务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
    1、3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①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生活发生严重困难A、引发问题的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背后的原因多样性和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而迸发;B、问题发生后对救助对象的影响多样性和复杂性:物质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②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的完整统一表现在:
    A、叠加式的保障服务: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向对象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等物质援助;B、嵌入式的保障服务: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知识、方法开展,使社会工作更具人性化、更有成效。③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在政策的范围和许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规范服务。
     2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2、1 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①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A、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因为社会工作者直接而长期服务基层,了解需要贫困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制度设计、修订与实施更有话语权和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B、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向政府呼吁,提供信息和辅导对象寻找就业机会;倡导劳动力市场规范,主要是在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和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能力。②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A、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审查申请者条件并帮助其确定资格B、帮助符合条件对象获得救助,辅导疏导未获救助的成员C、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推动其就业和经济自主社会救助努力方向是帮助对象解决就业,恢复其能够自力更生,经济自主。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使能者”和“倡导者”角色功能。具体策略:
    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前的增能策略,针对对象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点开展工作;
    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中的短期和长期策略: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社会工作;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服务的宣传策略:通过大众传媒和网络向救助对象传播宣传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信息。D、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救助对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冲突、子女问题…解决他们的面临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领域;二是要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社会融合。(既要动员传统的社区、单位、居民家庭志愿者等等参与,也要注入专业的内涵,有针对性寻求有关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媒体、邻里、朋友、亲属的共同参与,提供救助对象所需要的帮助)。
    2、2 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①灾害应急救助A、组织受灾群众转移B、安排灾民基本生活C、社会秩序维护D、心理疏导②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社区重建工程进展;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③社区减灾参与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工作。
    2、3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①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街头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等救助;全天候的救助站开放接待主动求助者。②服务机构内的救助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其偏差观念和不良习惯行为、甚至轻微违法行为要进行引导和矫正,提供专业介入服务。③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有由救助机构聘请的成年人和流浪儿童组成的类似于家庭的生活群体(类家庭);有一定条件的正常家庭的寄养(家庭寄养);还有通过教育培训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教育培训)。④返家安置后的服务主要是跟踪回访,巩固回归主流社会的成果;对某些家庭暴力、歧视等等原因的流浪儿童回归后要关注发生流浪的引发原因的消除。
     3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3、1 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A、个案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通过差异化、面对面、有针对性的个人服务,按照“单一、潜能开发、针对救助对象特点和利用对象自身资源”四原则开展,所以有与救助者建立信任、调动其潜能、发挥其主动性的功能。B、应该注意的问题:主动接触;挑明存在问题与方向;正视对象的实质性需要的满足;注重资源协调。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A、小组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
    通过团体的动力与过程,按照相互支持、分享、协作、共同成长的原则开展,具有纠正对象认识、情感、行为偏差;恢复自信、转变态度;积极参与,愿意学习、提高能力之功能。B、小组工作方法在不同群体中的运用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A、功能通过发动组织社区成员的参与,有争取外力支持、调整改善社会关系、减少冲突、预防社会问题;动员整合社会资源致力社区发展,创造消除贫困的社会环境之功能。B、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关注点关注环境的改变;帮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3、2 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分为应急救助、恢复重建、社区减灾三种情况,主要是评估、心理抚慰与疏导,参与救助,服务以及宣传教育培训等等方法。
    3、3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①外展服务走出去;接近与沟通获取信任②思想和行为矫正采取个案的、小组的以及特别设置的训练室对救助者的信心、态度、价值观、习惯以及行为等等进行矫正。③教育与技能培训主要是技能性的教育培训帮助其获得谋生的基本能力④跟踪回访目的的巩固成果,真正使其稳定回归,结案。本章小结社会救助是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指引下,运用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帮助城乡贫困救助对象,因自然灾害需要救助的对象,以及流浪乞讨人员,使其在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生活困境的负面影响,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
    

5.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1.社会救助特征 
         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标准低层次性 时限性 手段多样性 对象限制性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特点 
         1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3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叠加式的保障服务:物质保障+精神等非物质保障
         嵌入式的保障服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救助
          3.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 
         训练之前——增能策略:
         训练之中——
         短期策略:教助对象的技能有限,重点安排简单工作,解决眼前的生活问题
         长期策略:针对贫困青年失业问题,重点激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增加技能
         训练服务——宣传策略:致力于建立就业辅导网络,使救助对象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服务之中
         训练之后——跟踪回访策略:
          4.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积极参与灾后重建
         恢复社区正常的.生活秩序
         恢复杜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5.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进入机构前: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服务机构内:
         回归主流社会阶段:家庭寄养、类家庭、教育技术培训
         返家安置后:跟踪同访
          6.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环境 
         ▲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
         呼吁政府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培训后机能仍较低的救助对象,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岗位为救助对象提供就业机会
         鼓励救助对象自办企业和经济实体
         ▲倡导劳动力市场的规范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消除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
         推进对救助对象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7.个案工作方法 
         给贫困前提供差异化的个人服务
         缓解牧助对象因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增强他们摆脱贫困的信心和能力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6.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知识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社会救助特征 
         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标准低层次性 时限性 手段多样性 对象限制性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特点 
         1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3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叠加式的保障服务:物质保障+精神等非物质保障
         嵌入式的保障服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救助
          3.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 
         训练之前——增能策略:
         训练之中——
         短期策略:教助对象的技能有限,重点安排简单工作,解决眼前的生活问题
         长期策略:针对贫困青年失业问题,重点激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增加技能
         训练服务——宣传策略:致力于建立就业辅导网络,使救助对象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服务之中
         训练之后——跟踪回访策略:
          4.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积极参与灾后重建
         恢复社区正常的生活秩序
         恢复杜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5.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进入机构前: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服务机构内:
         回归主流社会阶段:家庭寄养、类家庭、教育技术培训
         返家安置后:跟踪同访
          6.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环境 
         ▲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
         呼吁政府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培训后机能仍较低的救助对象,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岗位为救助对象提供就业机会
         鼓励救助对象自办企业和经济实体
         ▲倡导劳动力市场的规范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消除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
         推进对救助对象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7.个案工作方法 
         给贫困前提供差异化的个人服务
         缓解牧助对象因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增强他们摆脱贫困的信心和能力
    ;

7.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围绕着社会救助的内容展开,也就是说以基本生活救助、各类专项救助、灾害救助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农村主要是农村 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
    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 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作为社会救助的核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2) 政策实施与评估:
    社会工作者是救助政策实施的具体执行者。
    评估是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合理性和政策实施的公平性的检验,是促进社会政策更加科学、更加完备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起步晚,目前正向着综合性、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救助政策的功能、目的、手段,救助行为的标准、方法、形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2、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 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是困难群体日常生活和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许多与困难群体相关联的救助政策都需要在社区层面实施。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
    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持等;
    二是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2) 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的主体除了政府,还有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将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
    1 建立邻里支持网络。困难群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在实施社会救助时,社会工作要积极为困难群体修复社会关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尤其是邻里支持。
    2 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形成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资源共同使用,问题共同解决,共同享用。驻社区单位和个人社区意识的增加,钭会大大提高社区认同度,同时对社区的依赖性也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联系驻区单位,注重发展共享资源。比如,某一社区利用暑期成立了为困难家庭服务的“少年义工队”。
    3 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可以引导青年志愿者组织为孤寡老人提供陪聊服务,可以动员妇联组织为贫困家庭的妇女、儿童提供相应帮助等。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群体遇到的基本生存之外的专门困难,比如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 (多选)
    1、教育救助:
    (1) 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
    我国政府针对家庭贫困而无法入学的学生建立了教育救助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减免学费、教科书费,补助困难学生住宿费用和午餐等;在高、中等教育阶段,主要是提供学校报到路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达到200亿元,90%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学生获得资助。
    (2)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各类社会组织和热心人士也是教育救助资源的重要来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实施的“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项目就是我国重大的社会教育救助举措。 (专项救助)
    (3) 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
    包括针对困难家庭学生教育救助在内的教育资助体系共分五个层次,即 “奖、贷、助、补、减” 。
    1 所谓奖,即学校设立奖学金支持家庭困难且学习优秀的学生。
    2 所谓贷,即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困难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
    3 所谓助,即政府通过学校发放助学金,同时学校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可以通过工作获得一些收入。
    4 所谓补,即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和高校从所收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
    5 所谓减,即针对不同专业和经济困难程度不同的学生减少或者免收学费。
    (4) 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2、医疗救助:
    (1) 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一方面连接社会保障部门,通过医疗救助为城乡贫困人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资助,并帮助患者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报销相应的医疗费用;
    另一方面连接医疗机构和民政部门,帮助符合条件的患者准备各种申请材料,及时就医和诊治,并协助办理二次救助。
    (2) 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3、住房救助:
    (1) 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住房救助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建造或者以一定优惠政策鼓励投资方建造廉租住房,并以较低的价格或免费出租给贫困家庭的一种制度。社会工作者要帮助贫困家庭熟悉当地住房救助政策和申请程序,并与必要的机构进行协调,使服务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都能获得住房救助。
    (2) 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住房救助涉及的部门多,申请程序复杂,受理时间较长,有的可能轮候数年。为了确保住房求助政策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社会工作者需要参与住房求助的管理和监督,协助住房管理部门和低收入家庭认定部门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协助有关机构建立申请人家庭收入申报与核查制度,并及时掌握享受住房救助家庭的人口、经济状况变化情况,从而减少或杜绝编租、瞒报收入财产等违法行为。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和充满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生活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最紧迫的'生活问题,为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奠定基础。
    1、灾害紧急救援:
    (1) 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灾害紧急救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救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2) 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会工作者应当协助政府部门,统筹安排好社会救助生活物资的筹集、发放和使用,解决好灾民的吃饭、穿衣、住宿、饮水、医疗等基本生活问题。
    (3) 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国家行为)
    社会工作者应当采取措施稳定灾民情绪,及时介入心理救助,运用专业手法给予灾民适度干预和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是灾害求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其中民政系统主要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能源、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市政基础设施恢复建设。
    (1) 在现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管理体制下,社会工作者应当采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管理社区重建工程建设进展,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能力。
    (2) 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3) 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参与求助政策修订 (找中心)
    2、求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 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求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求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2) 机构救助:
    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是给予生活的合理安排,除了物质上的救助,还要开展教育,对其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走出困境。
    4、流浪儿童:
    我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的定义是:“年龄在 18岁 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 24小时 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 最终陷入困境 的人。”
    (1) 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
    1 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
    2 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
    3 安置与跟踪服务。
    
    ;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8.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内容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那么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内容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概述 
    1、1 社会救助
    ①社会救助定义在什么情况下(个人、自然、社会原因),发生严重困难时,政府和社会对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社会救助的特征A、权利义务的非对称性
    社会成员在陷入贫困时,有权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不要求获得救助者履行某种业务—宪法赋予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B、救助对象的限制性真正陷入困境—必须进行家计调查。C、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保障获救成员的最低生活需求D、救助手段的多样性物质-现金;应急临时-固定长期;政府-民间…E、救助的时限性救助者脱离困境,救助终止
    1、2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什么是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一种旨帮助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在其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困境,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这种专业服务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
    1、3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①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生活发生严重困难A、引发问题的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背后的原因多样性和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而迸发;B、问题发生后对救助对象的影响多样性和复杂性:物质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②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的完整统一表现在:
    A、叠加式的保障服务: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向对象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等物质援助;B、嵌入式的保障服务: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知识、方法开展,使社会工作更具人性化、更有成效。③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在政策的范围和许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规范服务。
     2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2、1 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①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A、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因为社会工作者直接而长期服务基层,了解需要贫困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制度设计、修订与实施更有话语权和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B、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向政府呼吁,提供信息和辅导对象寻找就业机会;倡导劳动力市场规范,主要是在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和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能力。②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A、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审查申请者条件并帮助其确定资格B、帮助符合条件对象获得救助,辅导疏导未获救助的成员C、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推动其就业和经济自主社会救助努力方向是帮助对象解决就业,恢复其能够自力更生,经济自主。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使能者”和“倡导者”角色功能。具体策略:
    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前的增能策略,针对对象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点开展工作;
    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中的短期和长期策略: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社会工作;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服务的宣传策略:通过大众传媒和网络向救助对象传播宣传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信息。D、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救助对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冲突、子女问题…解决他们的面临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领域;二是要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社会融合。(既要动员传统的社区、单位、居民家庭志愿者等等参与,也要注入专业的内涵,有针对性寻求有关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媒体、邻里、朋友、亲属的共同参与,提供救助对象所需要的帮助)。
    2、2 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①灾害应急救助A、组织受灾群众转移B、安排灾民基本生活C、社会秩序维护D、心理疏导②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社区重建工程进展;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③社区减灾参与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工作。
    2、3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①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街头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等救助;全天候的救助站开放接待主动求助者。②服务机构内的救助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其偏差观念和不良习惯行为、甚至轻微违法行为要进行引导和矫正,提供专业介入服务。③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有由救助机构聘请的成年人和流浪儿童组成的.类似于家庭的生活群体(类家庭);有一定条件的正常家庭的寄养(家庭寄养);还有通过教育培训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教育培训)。④返家安置后的服务主要是跟踪回访,巩固回归主流社会的成果;对某些家庭暴力、歧视等等原因的流浪儿童回归后要关注发生流浪的引发原因的消除。
     3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3、1 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A、个案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通过差异化、面对面、有针对性的个人服务,按照“单一、潜能开发、针对救助对象特点和利用对象自身资源”四原则开展,所以有与救助者建立信任、调动其潜能、发挥其主动性的功能。B、应该注意的问题:主动接触;挑明存在问题与方向;正视对象的实质性需要的满足;注重资源协调。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A、小组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
    通过团体的动力与过程,按照相互支持、分享、协作、共同成长的原则开展,具有纠正对象认识、情感、行为偏差;恢复自信、转变态度;积极参与,愿意学习、提高能力之功能。B、小组工作方法在不同群体中的运用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A、功能通过发动组织社区成员的参与,有争取外力支持、调整改善社会关系、减少冲突、预防社会问题;动员整合社会资源致力社区发展,创造消除贫困的社会环境之功能。B、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关注点关注环境的改变;帮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3、2 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分为应急救助、恢复重建、社区减灾三种情况,主要是评估、心理抚慰与疏导,参与救助,服务以及宣传教育培训等等方法。
    3、3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①外展服务走出去;接近与沟通获取信任②思想和行为矫正采取个案的、小组的以及特别设置的训练室对救助者的信心、态度、价值观、习惯以及行为等等进行矫正。③教育与技能培训主要是技能性的教育培训帮助其获得谋生的基本能力④跟踪回访目的的巩固成果,真正使其稳定回归,结案。本章小结社会救助是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指引下,运用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帮助城乡贫困救助对象,因自然灾害需要救助的对象,以及流浪乞讨人员,使其在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生活困境的负面影响,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