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部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024-05-11

1. 《道德经》这部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巜道德经》给我人生的启示主要有如下四句话:
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众所周知,“道”是老子极致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意思是:人世间能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就是说:不要拘泥于对一事一物一时的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譬如生活中,一个家庭的道是什么,就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公职人员的道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句话:“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意思是: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就是说:做一个明智的人,既要察人,更要察己。知人更要知己方可收获智慧人生。
第三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里,宠辱若惊的“宠辱”,大家都知道,荣耀和耻辱。就是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得失观,要时刻自查自省,慎独慎微,尽力做到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第四句话:“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里的甚爱,就是过分喜爱,“大费”就是巨大的耗费。“多藏”,就是大量地聚敛财物。“厚亡”,就是沉重的损失。意思就是你的追求过甚,损毁或消耗的就比较多;你的财物过多,就会遭受大的损失。所以,对老子的名利观,我的感悟是:知足方可常乐,才能获得完美人生。

总的来说,这四句话告诉我们,努力做一个豁达的、明智的、自省的、知足的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离毛主席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更靠近了一步。在先人的指引下,自己能够不被世间的纷扰是非所羁绊,看淡人生,笑对人生,畅享人生,不枉活着一生!


《道德经》这部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 你从《道德经》中获得了哪一些启发?

在《道德经》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章,我在理解感悟中,初始单一认为:不能轻易向外泄露自己的治国策略和尖端兵器,以免被无道之人用之祸害人类社会。但在"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句前的"鱼不可脱于源",在日诵月悟中,却让我慢慢不解起来。反复咀嚼,终于悟出其中的玄机:"将于歙之,必固张之"所言类似的四种策略,若示之于人,需要知之其应用的环境和当时的形势,单示于人,不和本域的实际相结合,脱离了应用的实施环境,就等于鱼脱于源。不输出革命,不输出主义,我想就是这个道理。《道德经》的玄妙和极富精准的远见,就在于此。这里和盘端出,以飨同道高人共作有益的探讨!

3. 《道德经》带给我的启迪

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通宵古今中外事,思想成熟,做事稳重有分寸。
  
 初次读书籍《道德经》,源自个人读书成长社群,在一个朋友的影响下,进而购买纸质《道德经》书籍,开始我的阅读学习之旅。
  
 书籍中经典内容很多,让我看到了圣人老子的智慧深厚,阅读使我快乐,让我改变了自己为人处世之道,谦虚低调的做人,高调的做事情。
  
 书籍我最感兴趣的一章节如下:
  
 我的感悟是,我们做人应该谦虚,不可以可惜提高自己的地位,嘲笑贬低不如自己的人,看别人的笑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需要时常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规矩,影响他人的情绪。
  
 做人不可以蛮横无理,不可以自我高傲无视他人。必须懂礼貌,尊重老师家人和朋友,善待比自己弱小的人们,大家都有机会去成长,幸福而快乐的生活。做恶人有恶报,做善人有福气,善良带点锋芒才能活着容易。

《道德经》带给我的启迪

4. 道德经对学习都有哪些启示?


5. 读道德经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学到很多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道理。老子的道德经当中有些思想包含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这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思想理论,主张阴阳互补,物极必反的道理。实际上这和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揭示的都是事物自身的矛盾性问题,既对立又统一。这种辩证法似乎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角落。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论。




老子的本事之所以这么大,这是因为他曾经的经历。我们都知道老子曾经在周朝做过守藏室之官。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图书管理员。他在那个阶段博览群书。充实了自己的思想,也为以后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老子就是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有了自己新的观点。

读道德经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6. 学习《道德经》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读老子著作,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文字表述,使我们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得到更多收获。天之道,本文就老子《道德经》第81章的内容做个简要分析,以便我们明白更多,生活更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81章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好听的话不一定有利,对自己有帮助的语言虽然不太好听,但有利。通俗地说就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个意思。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其实运用于现实中,就是说的多的人,实际做起来反而不行。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具有真知灼见的人不博学于外,博学于外的人不会有真知灼见。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不刻意积累财富,一心为众人着想,自己反而愈富有;竭尽全力地奉献于人,自己反而得到的越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尽量给予他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自然规律是利万物而不害万物。圣人效法自然,乐于奉献而不索取。
这一节,老子用辩证的观点,为世人指明了经营之道和处世之道。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思想。并希望人们遵自然之道,行圣人之道。人们不可个性张扬,奢华享受。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很多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我们不一定能做到。通过学习老子《道德经》是否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帮助和启发呢?

7. 你是怎样解读《道德经》的?

道德经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读。第一、道教解读道德经,第二、道家解读道德经。人们常把道家道教混为一谈,其实是错误的。道教解读侧重于自我的修行,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的解读偏重于政治,国家的治理,也就是权谋之术。我认为道教是汉代才出现的,所以老子的本意就是权谋手段,毕竟道德经是黄老学说的经典,何谓黄老?权谋手段上位者学说是矣。权谋并不是阴谋,道德经所讲权谋都是阳谋,各方皆为利来,你想要获得成功就要学会用利益来调动各方,最重要的是知得失懂进退。

你是怎样解读《道德经》的?

8. 《道德经》讲了些啥内容?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道德经》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