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诈骗不知情—般会判多久的呢?

2024-05-11

1. 参与诈骗不知情—般会判多久的呢?

参与诈骗不知情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确实属于不知情的,不构成违法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是否属于不知情,要根据其他诈骗实施人的供述及诈骗实施的具体过程、证据来分析,而不能仅凭当事人自己的陈述来判断。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参与诈骗不知情—般会判多久的呢?

2. 诈骗不知情一般会判多久

参与诈骗不知情的一般不会被判刑。构成诈骗罪必须主观上故意,不知情的,不能认定为犯罪。没有证据证明参与诈骗不知情的,犯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诈骗六千块钱判刑多久
诈骗六千块钱认定为诈骗数额较大的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诈骗罪量刑标准:诈骗金额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诈骗金额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金额五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犯了诈骗罪怎么判刑?
诈骗罪量刑标准:诈骗金额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诈骗金额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金额五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3. 参与诈骗不知情会判多久

参与诈骗不知情的,不构成犯罪,不需要被判刑。因为主观上犯罪人不存在犯罪故意,而诈骗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如果确实不知情,则缺少构成诈骗罪的主观要件,自然不会构成诈骗罪的共犯,也就不存在判刑的问题。
一、诈骗罪对于后代的影响有什么
诈骗罪对于后代的影响是政治审查不通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原则,原则上诈骗被判刑以后对子女没有影响。
2、诈骗罪是侵犯财产型的犯罪,如果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犯罪数额的,人民法院是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人民法院会作出有罪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充值卡跑路这样的情况是诈骗吗
如果行为人网络诈骗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则构成诈骗:(一)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二)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三)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参与诈骗不知情会判多久

4. 不知情情况下参与诈骗会判多久

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诈骗不会判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为直接故意,不知道的情况下参与诈骗不构成诈骗。
一、诈骗公司员工一般怎么判
诈骗公司员工一般按照诈骗罪进行定罪处罚。诈骗罪没有单位犯罪,只能由自然人对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授意员工进行诈骗的单位领导、实施诈骗行为的员工是诈骗罪的共犯。按照参与诈骗数额及情节定罪量刑。如果公司员工有参与的,就是共犯,也会以诈骗罪论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刑法》第(266)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主播诱导刷礼物可以以什么名义进行起诉
主播诱导刷礼物可以以诈骗罪的名义进行起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否认定为诈骗罪,关键要看对方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此外,是否有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骗取的数额是否较大,如果符合这些条件则构成诈骗,反之则不构成诈骗。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5. 参与诈骗不知情会判多长时间

1、参与诈骗不知情不会判刑。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法律上的明知,如果是不知情的,不能认定为犯罪。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构成诈骗罪的条件有哪些
1、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而不是其他非法利益,一言蔽之,诈骗罪的目的就是骗财骗钱。但需要知道是,有些犯罪需要也是用了诈骗的手段,如拐卖妇女、儿童,骗取银行贷款等,都不属于刑法上的诈骗罪,这些犯罪在刑法都有相应的罪名,如贷款诈骗罪。
2、诈骗罪在客观上,已经实施诈骗行为,骗取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诈骗行为,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目的都为了使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作出错误的财产处分。例如张三谎称有一批木材待售,并通过一系列欺骗手段,使李四相信并支付了“货款”,就可以认为张三已经实施了诈骗行为,有诈骗的犯罪事实。
3、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诈骗罪。通常来说,只要是年满16周岁的正常人,实施诈骗骗取了钱财的,都能构成诈骗罪。
4、行为人是故意诈骗,并且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否则不应当认定为诈骗。如A出售二手车给B,称车辆去年已检查没问题,但B事后发现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一般都不能认为A构成诈骗罪。A与B的纠纷,应按民事纠纷处理,双方可以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解决。

参与诈骗不知情会判多长时间

6. 如果参与诈骗不知情一般会判多久

如果确实属于不知情的,不构成违法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
当事人是否属于不知情,要根据其他诈骗实施人的供述及诈骗实施的具体过程、证据来分析,而不能仅凭当事人自己的陈述来判断。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2、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
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7. 诈骗不知情被调查会判多久

构成诈骗罪必须主观上故意的,不知情,不能认定为犯罪,一般不会被判刑。
一、集资诈骗罪的判断标准是哪些
符合下列构成要件的认定为集资诈骗罪: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信用卡欠太多会被牢吗?
信用卡欠钱没还是否会坐牢,要分情况而定:
1、如果行为人是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则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坐牢;债务人存在恶意透支的情况,应当认定为犯罪。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2、如果只是一般的借款民事纠纷,主观上不是恶意的,则不会坐牢。
三、公司网络诈骗一千几千会判刑吗?
公司实施网络诈骗,作为公司员工,如果对所在单位实施的网络诈骗行为不知情,并且没有为网络诈骗提供帮助的,不会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不会被判刑。但是,如果员工知情,并且实施了共同诈骗的行为的,会构成诈骗罪,会被判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诈骗不知情被调查会判多久

8. 参与诈骗不知情一般会判多久,自己也被骗了

对于不知情者不会被判刑。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存在故意,也就是法律上的明知故犯,对于不知情的,不能算是犯罪,更不构成诈骗罪,所以不会承担刑事责任。但对于参与者是否知情,不仅要看当事者如何陈述,怎么辩护,还要看其他证人供述,怎么证明,以及被害人的指控。如果知情并参与诈骗,那么构成共犯。
一、同案犯供述属于证人证言吗
通常情况下同案犯的供述应该算作证言。
一种观点认为这类共犯口供属于后审案件的“证人证言”,认为该同案犯供述是经过调查属实的,其真实性建立在较牢靠的基础上,且该被告人与后案审理的共犯人在利害关系上已牵扯不大,实际上已成为后审者犯罪事实的知情者,其诉讼地位因而发生变化,成为另案诉讼的证人。域外许多国家也持这一观点,在英国,如果共犯因同一被指控的犯罪行为被分别审判,则在每个分离的审判中,各非同案共犯都可以作证;日本法律也认为,共同被告人在同一程序中不得同时作为其他同案被告人的证人,但在分离程序中,“既与被告人地位分离立于第三人的地位,自得作为其他共同被告人的证人”,且其证言的证明力与一般证言相同。
另一种观点认为,将非同案共犯的供述界定为“被告人供述”这一证据种类更为合适。一方面,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定,是与该国司法制度的设置密不可分的,是以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以及传闻证据、交叉询问等证据规则的确立为前提的。然而,在刑事司法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的我国当前,生搬硬套这种处理方式非但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还极易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另一方面,非同案共犯的供述与普通证人证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间接正犯和教唆犯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
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的决意的人。教唆犯成立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2、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关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了主要作用的,按照对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罚;只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按照对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罚。
(2)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由于教唆人主观上具有教唆的故意,且客观上实施了教唆的行为,所以仍构成独立的教唆犯。但是,考虑到教唆行为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对于这种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三、非法集资介绍人有责任吗
非法集资介绍人责任,如果知道非法集资,仍然介绍别人参加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是公司实施合同或非法集资,公司法人和直接责任人均应承担民事责任好刑事责任,如果明知存在非法集资,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的共犯,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明知道是非法集资的,而介绍客户的,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公司实施的合同诈骗和非法集资行为,应当由公司及相应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关于介绍人是否承担责任,要看在公司实施合同诈骗和非法集资行为过程中,介绍人是否知情、是否协助老板实施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介绍人不知情,则介绍人不承担责任;如果介绍人知情、并且协助公司实施前述违法行为,则介绍人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