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十三篇精华

2024-05-13

1.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十三篇精华

  开篇 
    《孙子兵法》是至简的大道,它不是什么奇谋巧记,而是基本原则。 
   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
    目标是解决问题不是去战斗 
    要善于忍耐,善于等待,也是我们人生的大道理 
    第一篇 始计篇 
   “计”是计算的计,是SWOT分析,不是计谋
   通过五事七计来计算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计算胜算,来决策该不该打。
   等待也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行动,首先熬双方的经济实力,其次看谁先犯错。不该行动的时候千万不能乱行动。
    计不是计谋,而是计算双方的实力。实力不行,计谋没用 
   兵者,诡道也。
   也有诡道,十二条诡道。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诡计“没用”
   不忘本谋,不忘初心,就能不被机会所诱惑,就能不看见便宜就想占。
   一是不忘本谋,二是不存侥幸。就能不受“诡计”。
    第二篇 作战篇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这一篇主要讲战争的成本。
   战场上战士吃掉的粮食,只是消耗粮食的很小的一部分。平地千里的成本是每运一车粮食上战场,消耗十九车。汉武帝征西南夷,是120车,才运上战场一车。10万人在前线作战,后方大概需要七十万个家庭全力生产来支持。
    启示 
    德鲁克说,所有颠覆式的创新都是30%以上的成本的降低。 
    第三篇 谋攻篇 
   在计算完胜算和成本之后,发现既打得赢也打得起,就要考虑怎么打了。
   怎么打?这一篇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曹操注解“兴师深入长驱,决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 (决:断绝,包围)
    ++====#### ====++ 百战百胜,不如一战而定
   战争是要解决问题,胜利是要看胜利的质量。如果胜利没有质量,仗永远也打不完。楚汉相争,项羽百战百胜,而刘邦垓下一役,一战而定天下。
   “屡战则民疲,屡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其所以亡也。”
   《吴子兵法》里说:“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以数胜而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最上策是打消对方的计谋,谋划,让他不想打;其次是破坏对方的外交,绝了朋友外援;第三才是动刀兵,最差是去攻城。
   折冲樽俎。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十倍兵力可以包围,五倍可以进攻,两倍则要把敌兵切割,分而击之。毛主席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我们很多人老是幻想,以少胜多,四两拨千斤,花小钱办大事,都是一厢情愿。属于小概率事件,通常是不行的。
   兵法讲兵力原则要以多胜少,但是我们咱们能比敌人有更多的军队呢?双方军队差不多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靠行军,靠运动,在局部形成优势。这就是毛主席说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比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就是通过来回穿插运动,调动敌人,然后形成局部优势,一块一块地吃掉敌人。从整体看,是以少胜多,但每一次到战场交火的时候,他都是以多胜少。 所以以少胜多的方法就是以多胜少,是局部的以多胜少。 
   克劳塞维茨说,一倍以上的兵力优势足以打败任何优秀的将帅。就算是拿破仑,当他兵力优势不在的时候,他也赢不了。
   秦国灭楚,王翦非得要60万大军。
   华杉,“ 所有增长都是投资拉动 。”再好的主意,没有投资,你什么也干不成。那什么样的投资呢?就是要压倒性的投入。
    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么是压倒性的投入时间,要么是压倒性的投入金钱,多数情况下是时间和金钱都要压倒性的投入才能成功。如果要想花小钱办大事,想要四两拨千斤,那就是自欺欺人。 
    启示,重点是知己,不要被别人带着走。我们老想着知彼,却没想到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不知道别人,而是不知道知己。如果我们去学知己知彼,就想清楚你是否真的知道知己,是否真的能够认识自我。 
    第四篇 军行篇 
   和第五篇 兵势篇,连起来就是形势
   “ 夫立策决胜之术,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 ”
    形 ,是大体得失之数。就是判断行不行。
    势 ,是临时之宜,进退之机。随机应变,顺势而为,就是讲势。
    情 ,是感情的情。指意志力和勇气,气势。
   记住四个关键字: 先胜后战 。
   “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先把自己搞得强大,不可战胜。敌人可不可胜,不在我,敌人如果无懈可击就不战,如果他作死,就助一臂之力。
   “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一句话,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没有胜的形势,不可强求。“善战者,胜已败之战也。”
   如果不可胜,那么就应该不办。不作死就不会死,如果非要办,反而会输光老本。
   所以,等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等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好的选择。
   等待什么呢?等待形势的变化,形变为形胜,势变为势胜,这时就可以先胜后战。形胜是在等待中积累,让自己不可胜,越来越强。势胜是胜机出现,一战而定。这些都只有通过等待才能得来。
   等待什么呢?一是积累自己,二是等待对方失误。那等不了怎么办?就不办!还非要归你呀?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事你都能搞定的,该放弃的时候要放弃。如果志在必得,可能反而是灭亡。
   我们人生中很多人的毛病就是不能等待,不能等待就NO zuo No die。
    《形篇》主要就是讲先胜后战,比较糟糕的是战中求胜。“胜可知而不可为。”你要胜中求战,就要善于等待。 
   “*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
   胜利是等来的,不是浴血奋战打下来的,所以说“ 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
   对于个人或创业来说,等待是什么么?就是一直积累。“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
    第五篇 兵势篇 
   第一讲,战术第一原则,“ 以正合,以奇胜 ”
   奇(Ji),多余出来的。奇兵,预备部队。
   两军对阵,先以正兵合战(会战),再投入预备部决胜。
   “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战斗的方法就是奇正,没有别的,但奇正之间转换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奇正分兵是一个基本的战术原则,叫分战法。不管多少兵都要分,有几十万大军要分,一个班攻一个山头也要分。要善于运用奇正变化。 (==投资资产配置,或者产品用户体验也是这样==) 
   小结,我们通过“以正合,以奇胜”学习到分战法的战术原则,要始终坚持原则,原则是用来坚持的,不是用来放弃的。
   第二讲,讲用势和造势。
   团队强去不强,责任在领导,领导就是要造势,势成之后,用人干事如水到渠成。
   “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率领大部队像率领一个班一样轻松,靠的是组织编制。分数就是编制。挥百万雄兵,靠的是形名。形名是指挥系统,形,视觉和名,听觉的指挥符合。
   “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善战的将领,靠势不靠人,关键是形成势。制造什么样的形势,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 善于任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
   三种兵势:气势、地势、因势:
   气势+地形+作战时机
   《兵势篇》最后一句,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势,就是在一千仞高山上,推下来一颗圆石,谁能挡得住? 
    第六篇 虚实篇 
   第一讲,虚实的价值观,
    虚实价值观三原则 
   西贝莜面村第三代店300平33道菜单,放弃3000平100多道菜,换来的是“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和快速翻台。
   汉庭从“睡好觉,洗好澡,上好网”到“爱干净,住汉庭”
   ==你如果什么都想要,你就什么都得不到==。这就是虚实篇给我们的智慧,只能要一样。
   做商业战略重心的选择时,有策略地做“虚”,能保证最重要的实。
   第二讲,虚实的方法论
   对敌人我是先摆好战场让他来。让他来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利益引诱他来;第二是让他不来比来有更大的祸害,他不得不来。eg:围魏救赵。
   所以讲虚实的道理, 你面对一个战局的时候,你都要判断这个战局里面那个地方是实,那个地方是虚 。克劳塞维茨说过:“++任何一个战略都有它的战略重心,所以我们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这个战略重心。++”
   什么叫战略重心?比如敌人有四支部队分别在四个地方,你不能把你当军队分成四份,挨个把每一个都消灭。你要把全部部队集中起来,找到这四个哪个是关键,把这个关键打下来,剩下的三个就投降了。
   ==战略重心的理论推进得更具体,就叫做决胜点。== 你要找到这个决胜点,然后投入全部兵力压垮这个决胜点。这个决胜点被压垮了,整个就解决了。
   ==我们在经营里面也是这样,我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怎么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客人自己会来,这就是致人。如果我不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好,而是把精力消耗到天天去找客户上门就是致于人。
   儒家“近悦远来”的思想。对我们的经营,对我们的客户,我们要通过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实,让他自己想来。而不能把精力花在天天找风口上。你找不到风口,反而会掉到沟里。
   ==炒股也是一样,不要想着天天找热点,跟风,要做实自己对宏观走势的判断,对板块的长期判断,做长期的选择。==
    第七篇 军争篇 
   战场上冲上去争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冲上去,第二段是争。怎么冲上去,就是行军。战争之前是什么?是等待。是“先胜而后战”。孙子兵法第一至第四篇一直讲等待。军事行动里,第一重要的是等待;第二重要的就是行军。
   第一讲,主要讲行军的原理。
   “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通过行军,调动敌人,主动选择时间、地点来争。
   “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在两者之间不是直线最短,表面上迂回的道路,实际往往更有利。
   第二讲,讲争。争什么?争一口气,就是士气。
    治气,治的是心、气、力。 
   “ 故三军可以夺气,将军可以夺心 ”,把敌人的气给打下去,把将的心给夺了,他就不行了。
   “ 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兵法不是讲要穷寇莫追吗?孙子兵法讲的是“穷寇勿迫”,你不要挡在他前面,他现在要回家,挡在前面他要跟你拼命,你要在后面追。所以是穷寇勿迫,马上要追。这也是林彪的三猛战术:猛冲、猛打、猛追。关键在于后面的猛追,不用汇报马上追。道理就在于治气。
   生活中,治气跟不治气的人,能量能差一百倍。报告时的一声“大家好!”能抓住所有的注意力。只要老板学会打招呼,公司业绩就能增长。
    第八篇 九变篇 
   这一篇主要讲战场上的变化和变通,强调你要能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变通。
   但首先要秉持两个理念,
   “ 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
   圮(pǐ)地,水网、湿地、沼泽,不要扎营。
   衢地,要结交外援。
   绝地,没有水源,草料等不毛之地,不要停留,赶紧走。
   围地是四面都是险要,要预设奇谋,让敌人伤不到我,而我能给敌人布个口袋。
   死地,要坚决奋战,即战则生。
    李广与程不识 
   李广很随意,不是正规部队的做法,缺乏正式管理,所以他带不了大部队,只能带兄弟连。
   程不识,一辈子几乎没打过什么败仗,也几乎没打过什么仗,就是因为他太严谨了。编制一级级管理指挥,安营扎寨很有章法,营防如铁通,宿营有警戒,敌人攻不进了。行军前有斥候,后有后卫。从来没让匈奴占过便宜,匈奴一听是程不识的部队,就根本不往这来。
    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这样评论程不识和李广,他说:学习程不识就算不能立功,也能立于不败;而学习李广,很少有不败亡的,因为你不是李广,你学会了他的吊儿郎当,但是你没有他的天才。 
   ==所以,九变的关键还在于你能够提前计划,一切按原则按规矩来办。== 不要寄望于小概率事件。要有计划,按程序办事,以不变应万变。
   “ 个人感悟:投资的程序建立:决策,对策 ”
   第二讲,战场上的五个不为。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其实就是要不忘初心,聚焦于战略重心,抓住主要矛盾。 
   英国富勒《战争指导》里讲了两个核心的战略原则:
   eg:朱棣不打河北、山东,直取南京。
   第三讲,将有五危。
   所以,像刘邦这样的人,不必生也不必死,不忿速不廉洁也不爱民,这叫 人至贱则无敌 。
   总结九变篇。
    第九篇 行军篇 
   第一讲,行军宿营的战术守则。
   讲山地、河流、平原、沼泽四种地形行军和宿营的注意事项,又讲了六种有害的绝地:绝涧(深沟且水量很大)、天井、天牢、天罗(草木深密,灌木重生,刀枪棍箭施展不开)、天陷(地势低洼,道路泥泞,车马都过不去)、天隙(一线天)。
   “ 上雨,水沫,欲涉者,待其定也。 ”看到河水浑浊且水面有泡沫,说明上游下了大雨,一会可能会暴涨。
   第二讲,侦察兵的32条行动法则。
   一共讲了32情况的敌情侦查法,可以分为: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釜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xī),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对侦察兵有两点要求:
   一、要抓住重要细节;二要发现迹象背后的形势变化。
   第三讲,谈养兵之道。
   “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兵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不要盲目冒进,要能够团结一致,判明敌情,选人用人而已。
   选拔人才的两大要素:
    第十篇 地形篇 
   第一讲,六种地形,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和远形的战术要点。
   第二讲,讲六大败局,走、驰、陷、崩、乱、北。讲到“”,特别强调部队选锋军的建设。一定要有选锋,他们是团队中的精锐部队,他们用来探索新问题,解决重要问题,是战斗决胜的关键力量。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第三讲,讲将领的职业道德准则
   答案就一句话“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
   不赢追求自己的名声而贸然进攻或前进;该撤退就撤退,不会因为会被国君问罪而不退;保护百姓的利益,一切以符合主君的利益为标准。要求将领完全无我,不能考虑自己的利益。
   但是主君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也是很微妙的,往往不完全相同。
   小结:职场人的四条职业准则:不求名,不怕担责任,维护公司利益,符合社会利益。职场人在公司工作的时候,你不应该考虑能不能拿奖金或什么时候升职。你应该考虑的就是: 努力工作,等待被开除。 
   第四讲,知己知彼知地形
    看待事物要有三双眼睛: 
   第五讲,《地形篇》最后一讲,驭下之道
   主要有三:
   带兵的关键在于自己,管理的关键也在于管自己,只要你自己愿意来了,大家自然就都跟来了;你自己都不愿意来,你肯定是管不住别人的。
   爱下属要讲究方法和规矩
   “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
   “ 士卒可下,而不可骄。 ”你可以平易近人和礼贤下士,但是你不能骄纵他;恩以养士谦和待人,这叫“可下”;制之以法,用严格的法令来管理他,这叫“不可骄”。
   李世民的大将李靖说“ 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 ”你作为一个将领,一定要让你的士兵怕你,怕到什么程度呢?要怕到比敌人还可怕。
   “ 恩不可以专用,罚不可以独行 ”只有恩或只有罚都不行,只有恩,则骄,只有罚则士兵跟你不亲,所以说王者之兵,是德行相参,恩威并行。
    第十一篇 九地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第十二篇 火攻篇 
    火攻的五大对象: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  这里火做动词用。
   人是军队。积是器材和粮草,孙子曰:军无委积则亡。辎是辎重,库是仓库,里面有器械钱粮。火队就是少了敌人的对仗兵器。
    火攻的八大工具:火箭、火镰、火杏、火兵、火兽、火禽、火盗、火弩。 
   火杏就是火鸟,抓了鸟,然后把艾草点燃放在一个杏核里面,再把杏核栓在鸟身上,最后放飞它。鸟就会飞回城里屋檐下的鸟窝里,等到杏核烧破了,火种就出来了,把房子点燃,把城也烧了。火兽也是把艾草绑在野猪麋鹿脖子上,然后撵到敌营里面去。
   火盗就是派进敌营去放火的奸细。
   火攻要看日子,纵火的条件也要齐备,要有引火之物,天气要干燥,风向还要对我有利。
   火攻在古代非常重要,《三国演义》里著名的火攻,诸葛亮加入刘备的第一仗就是火烧博望坡。奠定三分天下形势的火烧赤壁。诸葛亮折寿的火烧藤甲兵。以及刘备的最后一战,被陆逊火烧连营。
    第十三篇 用间篇 
   第一讲,由用间引出的用钱观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战争相持数年,劳民伤财,就是为了决胜于一旦,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用来重用间谍,以致因为不能掌握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到极点了。这种人不配作军队的统帅,算不上国家的辅佐,也不是胜利的主宰。
   刘邦的天下就是花钱买来的,要舍得花钱,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花钱的四大错误心态:
    心态一 、有一种人大钱花习惯了不知不觉,小钱是预算外的就心疼得不行。
    心态二 、算别人的账,不算自己的账
   老是算别人如果得了利,自己心里就不服气不平衡,宁愿自己吃亏也让对方占便宜。有很多老板多觉得你跟着我,我培养了你就是最大的赏赐,你还要什么别的利益啊?
    华杉的药方 :你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而是给自己定价。你需要给他很多钱不是因为他身价高,是因为你的身价高;不是因为他值钱,而是因为你值钱。
   就像很多大公司10亿美金收购初创公司,是因为今天你不收购他,明天他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进而颠覆你的市场,所以你这10亿美金其实是便宜的。
    心态三 、担心投资失败。
   有人说,我怎么知道给他的钱是对的呢?万一我给了钱他却没回报给我价值,怎么办呢?
    华杉的药方:放宽心态,不成功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如果我们花的每一笔钱,每一件事都一定能赚回来,那世界不是太简单了吗? 
   你收买了敌人最后,还会有各种情况。你收购了初创公司,也不一定经营得怎么样。就像雅虎当年收购的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没怎么样啦。
   ==但生活就是这样,生活就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的时候,花钱只是创造了一些可能性,或排除掉另一些可能性,从来就不能百分百地保证成功。==
    心态四 、一定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如果你想要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拿一个刀刃去对另外一个刀刃,那你永远都对不上。
    华杉药方: 多花冤枉钱,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唯一方法。只有你花钱的面足够宽,你才能够提高覆盖这个刀刃的概率。 
   第二讲,间谍的五种用法
   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
   因间,因其乡人而用之。 他是本地人。
   内间,因其官人而用之。 他是敌国当官的。有七种人可以发展为内间。
   “敌之官人,有闲而失职者。有过而被刑者。” 受过处罚,仕途收影响的官员。
   “有宠癖而贪财者。” 有特殊爱好又贪财的官员。
   “有屈而在下位者。有不得任使者。” 有对自己地位不满,不得志不得重用的人。
   “有欲因败丧而展己之才能者。” 希望自己这方失败,自己才有发展机会的人。
   “有翻覆变诈,常持两端之心者。” 反复无常,养不家的人。
   孙子曰,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领导身边人要注意啊。
   最后,生间和死间,就是可以活着回来的间谍,和用他的死来换取胜利的间谍。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十三篇精华

2.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谋攻篇)

谋什么呢?
  
 是谋利害关系,趋利避害。
  
 
  
 把敌人围起来,让他绝望,认清形势,投降,那是最好不过。他若作困兽之斗,我们攻城击破他,那就要付出代价,得到的也不是全城,而是一个破城。更何况,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不一定能胜利。
  
 
  
 
  
  “军”,是一万二千五百人,“旅”,是五百人,“卒”,一百人,伍,是最小战斗单位,五个人。这就是说,不管到哪一级,一国、一军、一旅、一卒、一伍,都要求全,以不战而胜之为妙。
  
 
  
 百战百胜不是什么好事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也”,传檄而定,写封告示就平定了。次之呢,也要一战而定,打一仗就解决问题。
  
 
  
  “上兵伐谋”,不是说打仗要用计谋,是说要破坏敌方的计谋。计谋双方都有,双方都是谋定而后动,把敌方的谋伐掉,他就动不了了。
  
 “伐谋”,是伐掉他的计谋,伐掉他的念想,从根儿上把他的念头伐掉了。让他发现条件不具备,风险很大,胜算不多,放弃自己的计划。
  
 
  
 “伐交”,则是破坏他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
  
 
  
  “其次伐兵”,那是“伐谋”“伐交”都弄不成,再不得已才动刀兵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
  
 
  
 修橹轒辒(fén wēn)”,“橹”是大盾,可以挡住整个身体的。“轒辒”,是一种四轮的攻城车辆,蒙以皮革,算古代的装甲运兵车吧,里面可以藏几十人,一直推到城墙下。其他器械,如飞楼、云梯、板屋、木幔等等,准备这些东西至少得三个月。
  
 “距堙”,是土方工程,堆土为坡,可以登高和守城的士兵作战。其他工程如挖地道、搭桥越壕、运土填壕等等,作这些准备也得三个月时间。
  
 攻城是个慢功夫,是个细活儿。如果大将是个急躁性格,搞“蚁附”战术,士兵死了三分之一,还攻不下来,那是灾难性的。
  
 “蚁附”,顾名思义,就是步兵密集强攻,像蚂蚁一样往上爬。
  
 
  
 
  
 孙子这里总结“谋攻”,谋攻就是谋全,全利原则,自己不损失,敌方资产也不破坏,全取其利。要全取其利,就要“三非”:非战,非攻,非久。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不久战而毁人之国。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
  
 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首先假定这事会失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非战”“非攻”最后还强调一个“非久”。什么意思?是动作要少,关键时候,就来那么一下,最忌讳天天研究,频频动作,反复折腾,做多错多。
  
 
  
 
  
 孙子是非常强调兵力原则的,有绝对优势兵力才打,十倍优势才打包围战,五倍优势才进攻。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就是这意思。
  
 
  
 没有绝对优势,比如只有两倍优势,那就要“倍则分之”,调动敌人,让他分兵,分割他,形成我方更大优势再打。这就是毛泽东的运动战: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兵力相当,两军遭遇,敌得住,就战之。敌不住,就逃之夭夭。这就是毛泽东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不跑会怎样?“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你坚守不跑,就会被敌人擒了。
  
 
  
 《孙子兵法》里最著名的那句话:“以正合,以奇胜。”
  
  奇”不念qí,念jī,数学里奇数偶数的奇,又叫“余奇”,简单地说就是预备队。出奇制胜,就是正兵先打,主帅在指挥所观察,等到关键时候“出奇”——投入预备队——“制胜”,解决战斗。
  
 
  
 
  
 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这里的“周”和“隙”,有三层意思,第一,“周”是才智俱备,能力全面,“隙”则是能力有欠缺;第二,“周”是行事周全,“隙”则是有缺漏;第三,“周”是周密,谋不泄于外,“隙”则是形见于外,让人家看到了你的虚实,钻了你的空子。
  
 
  
  孙子接下来讲了国君的三个“不知”
  
 
  
  第一个“不知”,不知道军队不可以进,你逼他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退,你逼他退。
  
 
  
 第二个“不知”,是不懂得军队事务,却要参与军队管理。 治军和治国,游戏规则不一样。
  
 
  
  第三个“不知”,是不懂得军队的权变,却要参与军队的任命。
  
 
  
 
  
 
  
  孙子讲五个知胜之道,讲的是知胜之道,不是制胜之道,这还是孙子“胜可知而不可为”的思想,不指望在战场上靠运气获胜,而是在必胜条件下一战而定。所以第一条就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动手之前,你要知道能不能赢。
  
 
  
 “知胜五道”第二条,“识众寡之用者胜”。知道兵多兵少怎么用的人能胜。
  
 识众寡之用,就是能带兵,能带队伍,概括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道需要用多少兵。
  
  二是你能带多少兵。
  
  三是兵怎么带,怎么用。
  
 
  
 
  
  “知胜五道”之三:“上下同欲者胜”。
  
 对于企业来说,要始终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不要总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挣钱,而是实实在在为消费者建起别人做不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这就百年品牌了。
  
 
  
  “上下同欲者胜”。如何做到呢?
  
  君臣之间,不要讲感情、报恩、爱戴之类,但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角色责任,忠于职守和游戏规则。
  
 在机制设计上假设每个人都是坏人,让坏人为了自己利益也只能做好事。在道德品质是提倡每个人都做好人,让好人好上加好再加分。这就能上下同欲者胜了。
  
 
  
 
  
 知胜五道”之四:“以虞待不虞者胜。”
  
  “虞”,是预料、预备、防备的意思。成语“尔虞我诈”,就是相互防备,相互欺骗的意思。
  
  我们经常听见人说:“我白准备了,白浪费了。”这个观念就是兵法要反对的。《兵法百言》:“宁使我有虚防,无使彼得实尝。”宁可我白准备,也不能让他万一来了,让他得手。
  
  绝大部分准备,都是“白准备”,因为准备本来就是“不防一万,只防万一”的,所以每一次有效准备背后,都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白准备”。
  
 作战就那一下子,我们99%的工作,都是准备工作。这个道理太深了。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战利品的多少得失,时间、资源的分配,总是向收割倾斜,不是向准备倾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这是“知胜五道”最后一条,将领能干,君王又不干预者胜。
  
 
  
 
  
 如果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那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即前面讲的五个知胜之道,五个方面,都清楚敌我双方的情况和对比。如果只了解自己,不了解敌人,则战胜概率是50%。如果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敌人,则胜率为零。

3. 《华杉讲透 孙子兵法》-第六章 虚实第六-摘录

 “虚实”,需要注意的是敌人有虚实,我也有虚实。敌人有弱点,我也有弱点。能不能把我全都做实了,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好,一点都不虚呢?那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好,就必然所有的地方都防备不好,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人的关注点、精力,也是有限的。
   成功靠加长最短木块吗?非也,靠把最长木块做得更长。弱项就是弱项,要承认自己有弱项,因为要承认自己不是神,我也是人,也有人类的特点。
    不要试图去“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学会不是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这就掌握了虚实的精髓 。
   先抵达战场,等敌人来的,就比较“佚”。“佚”同“逸”,士马闲逸,士兵和战马都比较安逸,都休息得比较好,精力充沛,有利地形也占了,得了地势,等敌人来。
   后来的呢,好地方被对方占了,长途奔波而来,可能马上就要接战,这就比较劳累。
   战例是 后周和北齐交战 ,后周军队来攻,北齐大将段韶守城。当天正是大雪之后,积雪很深。后周以步卒为先锋,从西而下,斥候来报,敌军离城还有二里。诸将都想出击。段韶说:“步兵气力有限,今天积雪这么深,他们走起来更费劲,我们冲出去,也不方便。不如列阵等待,彼劳我佚,破之必矣。”果然大破周军,前锋尽没,后面的部队也撤退了。
   后汉时,张步手下大将费邑派他弟弟费敢守巨里。耿弇(yan)进兵,先进逼巨里,多伐树木,扬言填壕攻城。过了几天,有降兵说,费邑听说耿弇攻打巨里,准备来救。耿弇便严令军中加紧修备战具,三日后攻城,再假装放松看押让俘虏跑掉。俘虏回去告诉费邑,费邑果然按期来救。耿弇分兵三千人守巨里,自率主力设伏,大获全胜,斩了费邑。
   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调动敌人援军来,然后半途设伏击他。
   不要贪,贪就容易上当。不要认为什么是一定不能放弃的   那样就会咬别人给你下的钩,除了自己的性命,其他都可放弃。
   让敌人来,我打主场,他打客场,怎么能让他自己来呢,就是“利之也”,以利诱之。
   李牧戍边,先坚壁清野,关闭城门,十年不出战,憋了单于整整十年!然后挑日子出城诱匈奴,送几千人给他,佯败退走,牛羊丢得满山遍野都是,单于已经饿了十年没抢到东西,激动得忘了兵法,倾巢来抢。李牧设伏兵,大破单于十万骑,痛得他几年都不敢再来。
   不想让他来,或要把他调离战场,那就攻其所必救,害其所急,他必然顾不得我,要去救自己的急了。
   典型战例就是 围魏救赵 。庞涓率魏军攻赵,孙膑率齐军去救。不过他并不奔赵国去加入战场,而是直接发兵攻打魏国首都大梁。国都被攻,魏军就没法在邯郸呆着,必然回师来救,邯郸之围就解了。再来一个围点打援,半道在马陵设伏,又是我主彼客,我实彼虚,我佚彼劳,就破了魏师,庞涓阵亡。
   要我佚彼劳,如果他也佚,就要想办法让他劳,让他疲于奔命。春秋时楚相攻。伍员设了三支骚扰部队,大张旗鼓去攻楚,等楚全国动员来接战,吴军又撤了。等楚军解散回家,吴军第二支部队又来了,如此这般,折腾得楚国人疲于奔命,也没打上一仗。突然一真打,三军尽出,就攻破了楚国都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次一国都城被攻破的战争。
   隋朝灭陈,也用这办法。每当陈国农熟,快收庄稼的时候,隋就厉兵秣马作势要开战,等陈国紧急动员完毕,他又不打了,反复折腾,陈国人心力交瘁。
   想办法让他饿。前面说到隋对陈的骚扰,也有这招。江南气候温暖潮湿,房子都是茅草房多,蓄积也不是地窖,都是茅草房架起来。隋就派出若干小分队搞破坏,到处因风纵火,你盖起来他再烧,搞得陈国民穷财尽。
   隋末,宇文化及率兵攻打李密。李密知道化及粮少,假装不敌,请和,化及大喜,等着签和约。其实李密就是拖时间,等化及粮食吃完。宇文化及也不注意省着点吃,因为他认为马上可以吃李密的。其后粮食吃完了,李密也不和了。当兵吃粮,宇文化及手下兵士相继都投了李密,化及就败了。
   司马懿征辽东,公孙渊阻辽水以拒之。司马懿并不同他在辽水作战,对诸将说:“敌人坚营高垒以老我师,攻之正中其计。我们要攻其所必救,把他们调出营来。”
   于是虚张声势于阵前,悄悄分兵绕过敌阵,直捣公孙渊老巢,围了襄平城。公孙渊只能出营作战,司马懿大破之,斩了公孙渊,平定了辽东。
   攻其所“必救”,从公孙渊被斩的结局来看,襄平老巢,也并非“必救”。辽东苦寒之地,坚壁清野,把粮食都藏了,甚至把城池都可以烧了,跑远远地躲起来,等冬天来了,司马懿粮食吃完了,撤退了,再邀击他,辽东不是不可存。朝鲜人在中国边上生存了几千年,还能保持是独立国家,没被吞并,就这个办法。
   行军千里也不劳顿的,是因为走的是没有敌人守备的地区。
   这里历史上有两个典型战例,都是灭蜀之战。
   一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演义》中钟会、邓艾灭蜀之战。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粮运不继,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最后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一路杀到成都,刘禅就降了。
   第二次是南北朝时期,坐拥四川的梁武陵王萧纪在成都称帝,率兵东下,准备攻打梁元帝,夺取梁朝政权。北魏看到机会,宇文泰认为“平蜀制梁,在此一举。”诸将意见并不统一。宇文泰把重任交给尉迟迥,问他计将安出。尉迟迥说:“蜀与中国隔绝百余年矣,恃其山川险阻,不虞我师之至。宜以精甲铁骑星夜奔袭之。平路则倍道兼行,险途则缓兵渐进。出其不意,冲其腹心,必向风不守。”
   其后果如尉迟迥所言,尉迟迥从散关进军,围成都五旬,平定巴蜀。
   战例还是后汉时期,耿弇讨伐张步张步令他弟弟张蓝守西安,又另遣别将守临淄。耿弇率军来,距西安四十里扎营。耿弇看西安城小而坚,张蓝手下又都是精兵,而临淄虽是大城,其实易攻,于是就打定主意攻打临淄。要打临淄,就必须让敌人以为自己要打西安。他使出一贯伎俩,命令军队修治工程战具,扬言攻打西安,然后又假装放跑俘虏,让他们把消息带回去。张蓝听说了,昼夜防备。
   到了攻城日子,他半夜把将士们叫起来吃饭,宣布直奔临淄,诸将争执,都认为应该攻西安。耿弇说,西安城坚兵精,严防死守。临淄则没有防备,我们突然兵临城下,敌人必然惊扰,一天就能攻下来。临淄一陷落,西安势孤,这叫击一得两。
   其后果如耿弇所言。
   要保证守得住,就是他不进攻的地方,我也要严密防守。他攻东,我若不守西,万一他是声东击西呢?就像上面的战例,耿弇要攻西安,张步就没有严守临淄,结果临淄陷落了。
   西汉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周亚夫守昌邑,叛军奔城东南角来,周亚夫下令重兵严防西北。过了没多久叛军精锐果然是主打西北。周亚夫有了防备,攻不进去,只得遁走,周亚夫出城追击,大破之。
    善于进攻的人,敌人不知道该守哪儿;善于防守的人,敌人不知道该从哪儿攻 。
   当你进攻的时候,敌人看不懂你要攻哪儿,所以不知道怎么安排防守。好   不容易看懂了,安排下去了,又中了你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
   当你防守的时候,敌人看不懂你哪儿实哪儿虚,无法定计攻打,好不容易看到你的破绽了,攻将上来,又中了你的埋伏。
   这就是虚实之道,要获胜,就得避实击虚,对方找不到的你的虚,每当他确信找到了,撞上来,正碰上你最实的地方。而当你进攻的时候,总能调动得他露出空档来,一下子冲散他。
   所以我们知道声东击西吗?   我们不知道!
   因为知道声东击西这回事,不算知道。要上了战场,不管他声东声西,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哪儿虚哪儿实,要奔哪儿去,那你才叫知道声东击西。
   发动进攻又要让对方无法抵挡,是对阵相持之际,看到他的虚隙,急进而冲之;得手获利之后,迅速撤退,环壁自守,让对方无法追击。
   曹操注解说:“卒往而冲其虚懈,退又疾也。”
   曹操在战斗生涯中,他本人就演绎过这一句兵法,一仗就为我们把正反案例都示范了,就是征张绣之战。
   曹操征张绣,包围了张绣的城池穰城。后方传来报告,袁绍要乘虚攻许都,曹操不得不撤军。
   撤军,就要先把敌人打个晕头转向,然后迅速撤退。曹操正兵、奇兵布好,等张绣来追。张绣见曹操后撤,联合刘表,两军夹击而来。结果曹操指挥若定,大破刘张联军,之后迅速撤退。
   一切如曹操所算,就是没算到张绣帐下有一个超级谋士,叫贾诩。
   曹操得胜撤退,张绣带兵就追。贾诩说:“不能追!追之必败。”张绣急着报仇,哪里肯听,一路追去,结果被曹操亲自断后,又杀得大败。
   张绣败兵回来,对贾诩说:“您能知道我必败,那您能知道我什么时候必胜不?光知道我必败,我也打不了胜仗。知道必胜,告诉我,我才能打胜仗撒!”
   贾诩说:“赶紧就带这支败军再追,这回必胜!”
   张绣这回听了,也来不及问为什么,转身就追,果然击溃了曹操的后备部队。
   张绣回来,说贾先生神了,怎么回事?
   贾诩说:“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曹操来攻打咱们,没有打败,他自己就撤了,肯定是后方有事,他不得不撤。他要撤一定做好准备,亲自带精兵猛将断后。将军您虽然会用兵,但是离曹操还是差一点,肯定打不过他,所以知道您必败。
   “他大战胜了咱们,撤退又破了咱的追兵,他认为万事大吉,咱们不会再来了。这时候他就要全力撤退,自己带谋臣猛将先赶回去处理家里的事,留别的将领断后。这留下的将领兵马,就不如咱们了,所以第二次再追必胜。
   这里再补讲一个明朝的战例,王阳明平南昌的宁王宸濠之乱。宁王造反,六万大军攻安庆,十分危急,一旦攻下安庆,南京就是宁王囊中之物,进了南京,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王阳明没有挥师去救安庆,而是直扑宁王老巢南昌。宁王此时的唯一机会,在于放弃南昌,拿下安庆,顺流而下,称帝南京。
   机会还是有的。当时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个混世魔王,大臣百姓都不喜欢他。宁王只要能到南京称帝,不愁没有人支持。但是宁王放不下南昌的老巢,忘了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的古训,撤军回救南昌,结果在鄱阳湖与王阳明军队遭遇,兵败被擒。造反大业,只持续了三十五天。
   曾国藩守城,他说过,守城最好莫过于“妙静”。怎么个妙静呢,就是当敌军来,在城下鼓噪,我方不作任何反应,静悄悄地没有任何回应。守城的人在后面躲着,也不在城垛上出现。敌人轻易是不敢架云梯往城墙上爬的,那流贼一时也没那么完备的攻城器械,他们是看我们的动作,再制定下一步动作。我们没有任何动作,甚至连个人影招呼都没有。他们就兴奋不起来了,再鼓噪几次,自己没意思了,就走了。
   再说曹操。有史学家说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编的,正史没那回事。我们再讲讲曹操中赵云的空营计。曹操和刘备争汉中,赵云守别屯,带了几十骑出营查看地形,卒遇曹操大军,赵云且战且退,曹操大军一路追来。赵云退回营中,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操一看,面临A、B两个选择的单选题:
   赵云此举,是运用了兵法的哪一条?
   A.是“乖其所之,使敌不得与我战也”,是装神弄鬼想把我吓走;   B.是“利而诱之,伏而击之”,派小股部队佯败诱我来,然后设埋伏消灭我。
   曹操继续用《孙子兵法》思考,今天这一仗,不是我计划中的,是赵云安排的,如果不碰见他,我根本不会到这儿来。所以,他为主,我为客,他为实,我为虚。所以,应该选B。
   曹操交了卷,就退兵了。   所以实际情况往往是偶然的。   但我们不能说曹操的分析是错误的,他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他的决策也是完全正确的。
   明明是赵云得手,为什么说曹操正确呢?这就是不能以一次得失的结果来论决策。领导者一天要作出无数的决策,很多关系着生死存亡,很多关系着深远影响。要所有的决策都正确,是不可能的。现实是什么呢?是用成功消化失败,用正确消化错误。
   我们还是给曹操交出的答卷打满分。
   侦察不是盲目的调查,而是有目的的验证。拿破仑打仗,战前他会反复思考,脑海里演习各种情况好几个月。我怎么样,敌人会怎么样。敌人会在哪儿设营,在哪儿设伏,在那条路线行军,几种可能性。到了战场,他不是派侦察兵说,你们去侦察一下敌情哈!而是明确地告诉每一支侦察兵,具体去哪里看有没有敌人。也就是说, 拿破仑的侦察,不是漫天撒网的侦察,而是直接派人去具体地点和路线,验证或推翻他的判断 。
   前面学到王阳明破宁王的战例。宁王大军围了安庆,安庆一破,顺流而下,南京就是宁王囊中之物,进了南京,宁王就有了政治号召力。
   王阳明要平叛,就要“知战之地,知战之日”,手中就一点临时拼凑起来的兵马,在哪儿打?宁王在猛攻安庆,当然应该去救安庆。但是,去了,也未必救得下来。宁王防着他来救,给他来个围点打援,可能半路就吃了亏。
   王阳明决定赌一场,赌什么呢?攻宁王老巢南昌,赌宁王会放弃安庆,回师来救。他若回师来救,则可千里而会战,在哪儿战?不在南昌战,在他来的半途,鄱阳湖设伏兵,和他决战。
   这就是“知战之地,知战之日”。
   王阳明神机妙算吗?他也是赌一把而已,这是他唯一的办法。这个计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宁王不回来救怎么办?他若放弃南昌,继续攻安庆,安庆一定失守。安庆失守,南京一定不保,进了南京,宁王一定称帝。
   王阳明赌宁王没这个智慧和魄力,他赌赢了。他一进南昌,宁王马上放弃已经接近崩溃的安庆,回师南昌。战地也赌对了,就在鄱阳湖,恶战下来,宁王被擒。
   第二个战例,汉朝周亚夫平吴王刘濞之乱。吴王西向攻取洛阳的道路中,景帝弟刘武的封国梁国横亘其间。吴楚军破梁军于梁国南面的棘壁。梁国告急,请求援助,周亚夫却深沟高垒扎营防御。梁王刘武每日都派使者求援,周亚夫就是见死不救。梁王向景帝上书景帝派使臣命令太尉救援梁国。周亚夫还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周亚夫让梁王和吴军苦战,他则悄悄派轻骑断绝吴、楚后方的粮道。吴兵乏粮,饥饿难当。刘濞知道是周亚夫劫粮,便来打他。他还是高挂免战牌不出击。
   吴兵受饥忍饿,战斗力极弱,便引军撤退“知战之地,知战之日”,这时周亚夫的战日到了,战地也选好了,在淮北平地,因为吴军步兵多,利在险阻;汉军车骑多,平地打追击战最爽!他周亚夫挥师追击,大破吴军。
   前面两个战例,对垒的另一方,一个明朝的宁王朱宸濠,一个汉朝的吴王刘濞,就是战地、战日都是别人给他挑的,如何能不败?
   “作”,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作”,作他一下,激他一下,看他哪动哪静,便知他虚实。这就像我们说的火力侦察。
   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遇,我不知道对方将领能力大小,怎么办?”
   吴起说:“派小股勇士锐卒攻击他,一交手就佯败而退,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追击我军,假装追不上见到我们丢弃的兵器旗帜财物,假装没看见,那就是智将。如果他们倾巢来追,旗帜杂乱,行止纵横,又贪利抢东西,那就是将令不行,可以马上对他发起攻击。”
   比如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把一万人布阵在水边,他们没有退路,他们就会殊死作战,就能战胜二十万人。
   真是这样吗?
   再多打一会儿,一万人就被人消灭了。或者对方高喊缴枪不杀,就有人要投降了。韩信还有两千奇兵,突入赵军营寨,拔了他旗帜,插上汉军旗帜。赵军看老窝没了,惊乱奔逃,他才能乘势掩杀。
   所以这两千奇兵,才是关键。都学会了“背水一战”这个成语,下回布阵,你敢背水布阵吗?韩信也只布了这一回,下次他又变了。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大家表面看见的、讨论的,都不是关键的。关键的两条,一是当时的前提、条件、情况,二是人家过去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力积累。跟人学的人,往往第二条不具备,第一条不知道,光学个热闹,当然是白搭。
   还有一点是兵法要反着学。要多往坏处想,别想得太美。 首先不是学怎么算计别人,而是要学会不被别人算计 。不要老想着我无形,我形之、误之,然后因他的形而胜之。这样越学越美滋滋,上了战场就玩完。要反过来,每读一句,都把自己设想成那“被形之”的人,不要被误导,不要轻举妄动,先保得住自己,再去琢磨别人,那才是兵法之道。
   胜败是智力问题、实力问题,也是概率问题。但就结果而言, 胜败往往是不对等的,胜利不过是得些战利品,失败却可能输掉人生 。我们今天看这个进去了,那个进去了,都是用兵如神一辈子,输掉一次误终身。

《华杉讲透 孙子兵法》-第六章 虚实第六-摘录

4. 《华杉讲透 孙子兵法》-第五章 兵势第五-摘录

 孙子讲的势,更是人为地制造出一种势态,俗话说“造势”,就有点这个意思。
   造势,然后“任势”,用这种制造出来的势态去驱使团队,甚至呼天唤地。孙子更强调通过造势去影响人的心志,所以荀悦所讲的情其心志可否———在《孙子兵法》中其实也包含在势里面,不管他心志行不行,只要给他造成那个势,他不行也得行!比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把士兵造成置之死地之势,他的心一横,也就拼死作战了,
   《孙子兵法》里讲的“势”,如果说要用现在的话来讲的话,一是讲 战术 ,二其实主要是讲 管理 。
   我们可以用足球赛来理解正奇之用 控球的就是正,跑位的就是奇 。球一旦传出去,正奇就转换,接到球的变为正,刚才传球的变为奇。正兵攻到边线,对方中路出现空档,胜机出现,传中,禁区内的奇兵转正兵,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出奇,制胜,射门,进了!
   足球场上只有十一人,就有无数个奇正。项羽只剩二十八骑,也分一奇一正。小部队有奇正,大部队也有奇正,哪怕你有一百万军队,不分奇正,还是会败。再看一个战例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率八十万大军伐晋,在淝水边列阵。谢玄只有八万兵。他派使者跟苻坚说,你把军阵列在河边,我渡不了河,咱俩没法交战。你稍微退一退,让出点地方来,让我渡河,和你一决胜负。
   苻坚同意了,指挥军队退后,后面的部队不知道怎么回事要退军,以为前面战败,一退就乱了。谢玄渡过河来,摧枯拉朽,大破秦军。
   苻坚错在哪?
   人人都说他愚不可及,人家喊你退,你就退?
   苻坚当然不会那么傻,他有他的算盘,他和苻融商量了,假意同意谢玄,退一退,让他渡河,但不是等他都渡过来。等他渡了一半,铁骑掩杀过去,就把他们都消灭在河里了,晋军根本没机会上岸。
   “兵半渡可击”,这是教科书式的战法,没问题的。
   问题在哪里呢?在于没有分兵,没有分奇正。退可以,侧翼应该留一支奇兵。如果正面有什么问题,或者谢玄居然上了岸,杀过来了,侧翼给他拦腰击,他还是占不到便宜。
   苻坚太大意了,实在没把谢玄当回事。他想就稍微退退,赶紧让他来,渡一半把他们都按死在河里得了,就没作奇兵安排。
   但是谢玄有奇兵,就是朱序。
   朱序本是东晋将领,之前和前秦作战,兵败被俘,投降了苻坚,苻坚用他为将。这是苻坚覆亡的根本原因。他的性格,是用人不疑,疑人也用。手下带兵的,一半是朱序这样心怀异志的人。
   淝水之战前,苻坚派朱序去劝降谢石。朱序得了机会,见了谢石,跟谢石说,秦军虽然号称八十万,但还未集结完毕,如果尽快作战,击溃秦军前锋部队,是有机会打败苻坚的。谢石、谢玄得了朱序情报,这才赶紧安排速战。
   苻坚挥旗指挥军队退却,后面的部队不知道怎么回事,谢玄的奇兵朱序就起作用了。朱序大声惊呼:秦军败矣!秦军败矣!”这时候根本还没接战。秦军看前面在退,听后面在喊,心惊胆战,狂奔乱逃。晋军就渡河过来了。苻融纵马去喝止逃兵,运气不好,马失前蹄,摔下来了,被晋军所杀,秦军就真崩溃了。
    善射者不靠百步穿杨 !
   战,要一战而定;击,要一发而中。所有的工夫,都在研究这一击,蓄积这一击的能量,打磨这一击的箭头,选择这一击的时间地点,而不是乱箭齐发。因为准备好的,其势险、其节短的一击,能保证必中,而且只需要射一箭。而乱箭齐发,不仅射不中,一大堆人,每一支箭,都要花钱花精力。
   《孙子兵法》后面有一句,叫“不动如山”,这主帅不能动,主帅一动,往前动是胜利了,战斗结束了;往后动那就是全军溃败了。所以就算敌人杀到主帅面前,有那握兵上去抵挡,主帅是不能动的,帅旗是不能倒的,主帅一动,帅旗一倒,军心就倒了,那就大家都逃吧。   当然该逃的时候也得逃。
   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人,无论向对方展示出什么样的军形,敌人总是听从;给予敌人一点小利,敌人就必然会来夺取。用小利去诱动敌人,再用强兵劲卒去对付它。
   战例是曹操的“锦囊妙计”。
   曹操征张鲁于汉中,留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余人守合淝。临别前给护军薛悌留了一个信封,说敌人来了再打开。
   曹操大军离开没多久,孙权就率十万人来取合淝。四位大将赶紧打开信封,里面写了:“如果孙权来,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要出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张辽懂了,他说:“丞相出征在外,如果等他来救,我们城已经破了。丞相这是叫我们乘他兵势未合,先给他一下,折其威势,然后可守。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李典和张辽两员猛将,乘孙权立足未稳,即刻出战,果然大破孙权。
   吴军夺气气势没了。张、李二将再回城中守备,守军心安气盛,孙权挨了一棒,再重新收拾军队来攻城,攻了十天攻不下,自己撤退了。
   孙盛评论说:“兵者,诡道也。”合淝之守,孤军无援。如果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他人多,必有惰性。我以亡命之师,击他贪惰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则必固矣!所以曹操杂选武力,参以异同,事至而应,一切如他神机妙算。
   李世民的大将李靖说,兵有三势,一是气势,二是地势,三是因势。
    气势是什么,首先是你内心强大,然后别人也认为你强大 。
   我们平时在工作中、谈判中,都有体会,关键是气势,气势就是权力,如果别人见了你,就先让你三分,你就先赚了三分。有些明星耍大牌,明明是无理取闹,别人也认了,这就是屈服于他(她)的气势。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揣着百万英镑的支票,就可以到处白吃白喝,也是气势。
   气势不是虚的,是真的,是实力积累出来的。虚张声势是装不出来的,比如那百万英镑的气势,关键在于那百万英镑的支票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气势就起不来。每一个成功人士,都能体会到自己气势的变化,那真不是虚的,越成功,社会越认可你,你气势越大,所向披靡,做事越顺。
   气势,一是实力作底,那叫有底气,有底气,气势才上得来。然后呢,就是别人得认,被你的气势压倒,压不倒,那就还得较量较量。
    地势,是占尽地利,这是你的王牌,这张王牌抓手上了,不管他天大本事,谁也无法跟你抗衡 。你如何能得到这张王牌呢? 就是谁也没看到它的价值的时候,你先占了 。那地,一直在那里,就像那牌,一直在那里,谁摸到是谁的,关键你得知道那张牌是王牌。就像诸葛亮失街亭,街亭就是王牌,就是地势。街亭在,地势就在。街亭没了,地势就没了。地势没了,怎么打也没用,只有撤退。
   第三,因势。因势,就是因人之势,根据对方的势,来因势利导
    善战者,任势不任人,任势而后择人,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才是领导力所在 。

5. 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侥幸是决策者最可怕的心态

注:从2018年8月9日开始,每日6点起床,看书写字一个半小时左右(离职后九点起),日日不断。立此言,不断提醒自己。今日2018年11月10日。
  
 8月24日开始,在华杉详解下再增一篇译文。参考书籍:郭化若《孙子兵法译注》 。
  
  原文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勿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华杉详解 
  
 侥幸是决策者最可怕的心态
  
  郭化若译文 
  
 孙子说:凡军队在各种地形上的处置和判断敌情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通过山地,必须靠近山谷,驻在高处,使前面视界开阔,敌人占领高处,不宜去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军队的处置。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敌人渡水而来,不要迎击它于水上,让它度过一半时去攻击它,才有利;想决战的,不要紧靠水边抗击敌人;沿河驻扎军队也应驻在高处,使前面视界开阔,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水流上军队的处置。

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侥幸是决策者最可怕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