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是指什么

2024-05-10

1. 两化融合是指什么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

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1、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2、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3、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4、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两化融合是指什么

2. 什么就是信息化技术变革下产业融合的典型代表

2022-08-03 17:23山西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是当前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整体来说,在这片新兴的研究领域,学者思维活跃、视角各异,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不过,与产业融合的实践相比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又系统的理论体系。


(1)“产业融合”的定义及内涵。关于产业融合的定义,研究者出于研究背景、兴趣目的和研宽视角的不同,给出的定义各有不同。

而众多的研究者最早还是从技术层面来认识产业融合的,1963年,美国学者罗森博格在研究美国机械工具产业时,发现该产业是在钻孔技术、研磨技术等不同技术应用于不相干产业时而自然形成的,因此他将机械工具产业的形成过程称之为技术融合。

随后,英国学者沙哈和意大利学者多赛也对技术扩散在多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并导致创新活动发生的过程进行过阐述,这些论述都是有关产业融合理论的早期研究。

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产业间的交叉逐步开始增多,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尼葛洛庞帝用了三个重叠的圆圈来考察计算机、广播业和印刷业之间的融合,并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是产业成长最快、创新最为频繁的领域。


应该说,研究产业融合离不开技术层面的考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很多学者都会从内容和传输环节看待由数字技术带来的产业融合,美国学者安东尼和法国作家罗拉和明克就分别创造了两个新的名词Compuncations和Telematique来揭示数字融合的趋势。

格纳汗腾和格林斯丁两位美国学者则在1997年以数字融合为基础,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和消失”。学者拜利则认为产业融合不仅发生在信息传输行业,同样在食品保健业、机械工业等领域都有发生,产业融合改变了过去孤立的行业和市场边界。

瑞典学者林德的定义则更为直接,它认为融合是跨市场和产业边界进入壁垒的消失,是分离市场间的一种合并。

从技术融合到产品和服务融合,再到市场的融合,欧盟在1997年的绿皮书中对产业融合定义体现了系统性的融合理念,该报告对产业融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从综合性的角度将产业融合定义为技术与网络平台的融合、产业联盟和并购、服务与市场的融合、政策和规制框架的融合。


该报告一经发表,即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讨论,尤其是针对产业融合和政府规制的研讨经久不息,而受其影响,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颁布了有利于产业融合的报告和相关文件。

回顾国内针对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国内学者也深受欧盟定义的影响。学者周振华认为,产业融合是从产业分立演变过来的,是产业边界固化到模糊化的变化过程;

厉无畏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相互交叉、渗透,最终形成新兴产业的动态过程;胡金星认为,在开放的产业系统中,技术及新的标准的出现和扩散,引起了产业构成要素间的协同竞争和共同演进促进了产业融合。

总体来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产业融合的定义虽各有侧重,但都准确把握了产业融合的本质,即是由数字技术的扩散和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产业边界的变化,融合的内容包含了多个层次,既有技术、产品和服务,也包括了市场、产业组织和政府规制等多个方面。


(2)产业融合的领域及层次。追溯人类社会产业发展的轨迹,不同的时代融合诞生的新兴产业各不相同。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产业融合的现象更为频繁,基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信息产业影响和改变其他行业已成为后工业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

如果从纵向维度来看,信息产业的融合首先发生在信息产业的内部,接着才会向其他产业扩散。

在信息产业的内部,融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按照日本学者植草益的论述,主要是电信与邮政、电信与计算机业的融合,电信与邮政属于典型的“部分融合”,因为邮政的传统业务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已被电信推出的服务所取代,而计算机业与电信业的融合则主要是基于数字存储、传输的需要,技术融合让两个产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个层次是传媒产业内部的融合,主要指的是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络新媒体之间的媒体融合;


第三个层次是传媒产业与电信、IT互联网等产业的融合,也就是作者在前文中讲到的大媒体产业。信息产业内部的融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但不可否认在现实中,信息产业也在同其它产业进行着广泛的融合,比如制造业,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高附加值也成为了信息化产品的显著特征;

信息业与金融业的结合,不仅改变了金融业的服务方式和业务流程,也使得大金融的混业经营成为了可能,诸如此类的案例十分丰富,偶然中着蕴藏着必然,融合总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

换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从技术、产品和业务以及市场三个层面对产业融合进行划分。从技术的角度,格林斯滕和汉纳认为产业融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替代型的,即一种技术完全取代另一种技术,实现技术的升级换代,另一种则是互补型的,即两种技术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从产品和业务的角度,国内学者周振华将产业融合划分为三种模式,即替代、互补和结合型融合,在他看来,替代和互补型的融合都只是让过去独立的产品进入共同标准元件束或者是集合,并没有完全消除产品的独立性,而结合型的融合则是完全让产品和业务融为一体。


学者王丹认为,以产品和业务的视角观察,产业融合可分为改造型融合、互补型融合和替代型融合,其中改造型融合主要指的是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实现企业在管理、业务流程和产品服务上的创新;

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学者派灵思和普罗那姆通过替代与互补、供给与需求这样一个2维矩阵将产业融合划分为供给互补、供给替代、需求互补和需求替代四种类型,充分说明了产业融合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一致性关系,

基于其他视角对产业融合的划分还有很多,比如从融合的程度分析,学者马健将产业融合分为虚假融合、部分融合和完全融合;

从制度融合的视角,研究者胡金星将产业融合区分为标准融合和制度融合两个层次,标准融合指的是经过市场的选择后,企业在技术和产品设计上标准的统一,制度融合则是从宏观上体现监管政策和管理机构的融合。

(3)产业融合的效应和意义。一是产业融合容易发生在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产业融合从无到有伴随着产业构成要素的整合和扩散,尤其是高新技术对其他产亜的融合,容易改变传统产业的产品特征、市场竞争秩序和价值的创造过程,在产业界限不断模糊后,两个或者多个产业又会形成新的技术和市场基础,从而通过创新改变市场需求和供给,大大提升产业的核心能力。

二是产业融合是产业分工的内部化,能够有效提升产业绩效。融合与分工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融合常常是让同一层次的分工消失后,又在更高的层面确立了新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在不同的层次上,融合和分工往往可以同时发生。

同时,所谓的融合也不是原有行业所有企业一同融合,大多都是行业内的先导企业先行融合起到示范效应,因而产业融合只是产业分工的新起点,其路径是将过去分立的行业间分工予以内部化,进而产生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学者班克等人曾对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信息通讯产业的绩效进行过梳理和检验,其结论认为被检验单位平均成本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共同的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融合对增加产业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产业融合容易发生在产业边界处,.有利于诞生新兴行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既不是产业的横向兼并,也不是产业的纵向一体化,而是一种混合型融合,在开放的产业体系下,过去非竞争的行业变成了竞争行业,有利于促使技术、制度和资源在不同的行业中流动。

结语

产业融合并不等同于产业重叠,其意义不仅是在微观上改变了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从宏观上对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也是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3. 两化融合是指什么 两化融合的释义

1、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2、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3、“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是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的描述。

两化融合是指什么 两化融合的释义

4. 两化融合是指什么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建立两化融合的目的:
企业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夯实基础保障、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与改进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制,实现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目的是使企业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使企业获得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开发新产品,而是通过两化融合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资源利用上、扩展企业影响力上建立起创新的体系,这种能力是要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两化融合

5. 什么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二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机械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如智能冰箱、变频空调等),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汽车档次。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网上订购系统,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订单;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产业衍生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工业软件产业、工业创意产业、企业信息化咨询业等。

什么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二化融合”?

6. 两化融合包括哪些方面


7. 什么是“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多么重要,3个例子告诉你!

两化融合背景 
  
 近短短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工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历经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3次工业革命,世界由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进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而当前,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的明确提出,源于德国率先推出的“工业4.0”战略。2013年4月7日至11日,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由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并迅速引起全球的关注,引发新一轮工业转型热潮。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提出了“科技工业联盟”,英国提出“工业2050战略”。面对滚滚工业变革大潮,中国也顺势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虽然各国战略提法不同,但内容实质类似,均处于工业智能化的范畴之内。
  
 工业智能化,即智能制造,实质为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互相结合的产物。当前人类工业技术发展成熟,而信息技术在近年也发展迅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化等技术层出不穷,工业化和信息化两者之间已初步进行了融合发展,人类社会具备了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资本。
  
 然而,我国国情现状决定了我国的工业发展注定要走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我国目前的工业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历经3次完整的工业革命,在工业技术、工业基础上有足够浑厚的积累,由工业化过渡到信息化自然而然,先完成工业化后进行信息化;而我国工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工业企业的工业化水平较为低下,尚处于工业自动化中低阶段。我国想要跟上世界脚步,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发展,齐头并进,并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加速工业转型变革,最终实现工业智能化目标,实现国家战略。
  
 “两化融合”理念正是由此而来。
  
 例如:MES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产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以信息化的手段促进企业的生产管理。这就是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贯标程度分4个层次:基础提升、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单项应用是个门槛,到达这一步,我们可以去进行两化融合贯标。
  
 那到底哪些企业可以进行两化融合呢?比如:
  
 1、已通过试点企业
  
 2、制造业企业
  
 3、制造业相关服务企业
  
 4、新材料技术
  
 5、高技术服务业
  
 6、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7、资源与环境技术
  
 8、传统产业升级
  
 两化融合贯标,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一、获得直接的政府补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共出台近180项支持政策,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省、市、区级政府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配套奖励政策(市级政府一般采用1:1配套奖励)。通过评定的企业都可能拿到不同数额的奖励,以广东省为例,成为广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并通过贯标认证的企业,将获得以下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贯标的企业在后续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中也会得到比较大的收益,因为省、市经信委的后续政策与专项资金也比较多,如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发展专项等等,这些与两化融合贯标成果是紧密相联的。
  
  二、协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并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1、技术融合促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在工业技术研究中不断的融合植入信息技术,从而创新出更先进的技术工艺。
  
 2、产品融合促使产品竞争力提升:实施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产品中开发出技术含量更高,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
  
 3、业务融合提升业务能力: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推出更高效的业务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反应机制、改善供应链管理体系等。
  
 4、管理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实施两化融合,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建立更方便、高效的工业生产管理体系和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5、两化融合衍生新的产业:随着整个市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深度的提升,新的产业有可能会被催生出来,例如:将交易放在云平台的B2B、B2C电子商务、工业软件等。
  
  简单说,两化融合贯标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快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三、企业实力获得认证,得到更多政策倾斜
  
 企业两化贯标类似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贯标,既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
  
 完成两化融合贯标的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采信机制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1、工信部明确提出,优先从符合两化融合标准要求的企业中选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CPS测试验证解决方案应用推广任务申报中,通过两化融合评定的企业加6分。
  
 2、地方政府方面,广东、江苏等省明确表示,通过评定的企业将在省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政策上给予优先支持。
  
 3、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明确提出,已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可直接申报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列为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4、在政府采购方面,广西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中,已将是否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徐工、潍柴等龙头国企也将优先选择通过评定的企业作为供应商。

什么是“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多么重要,3个例子告诉你!

8. 如何理解和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2002年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的科学发展观念,“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2012年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表明信息化已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
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那么,究竟什么是“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
附加值大大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工业电子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等;工业软件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信息服务业包括工业企业B2B电子商务、工业原材料或产成品大宗交易、工业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西方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现在进入了信息化阶段,或称为后工业化时代。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就迎来了信息化。因此,我国必须走出一条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两化”深度融合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引擎。一是从发展阶段看,我国
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尚未完成,需要继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二是从世界总体发展进程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的工业化模式,把信息化的先进成果和理念融合到工业化中,并逐步过渡到信息化。三是从经济发展史的内在逻辑看,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相伴而生的,我们必须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上下功夫。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工业化,并不单指传统的工业化,也包括融合信息化的工业化。四是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看,有赖于工业化和信息化两方面的提升。农业现代化既包括农业的工业化,也包括农业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