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达有哪些作品

2024-05-14

1. 霍达有哪些作品

《 *** 的葬礼》《补天裂》《未穿的红嫁衣》《红尘》《追日者》《秦台夜月》《不要忘记她》《京韵第一鼓》《万家忧乐》《国殇》《民以食为天》《吴冠中》《仰雪词馆主》《红尘》《海棠胡同》《公子扶苏》《鹊桥仙》《苍天圣土》《抚剑堂诗词集》《海魂》《秦皇父子》《霍达文集》
 
 霍达,女,生于1945年11月26日, *** ,北京人,国家一级作家,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1987年创作长篇小说《 *** 的葬礼》,该作于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

霍达有哪些作品

2. 霍达的作品风格

霍达是回族作家,但她的创作题材范围却未局限于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撷取,表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霍达的作品结构宏大、视野开阔、激情充沛。在她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一般女性作家作品中极为少见的侠义色彩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被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个案激发,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后落笔成文。由点到面,以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反映关乎国计民生、民族命运的令人警醒的社会问题。作者倾情投入,文笔犀利,呼吁强烈,富有震撼力。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来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3. 霍达的个人作品

他的著作有《启祯史录》和向朝廷上疏存稿百卷。

霍达的个人作品

4. 霍达的个人作品

他的著作有《启祯史录》和向朝廷上疏存稿百卷。

5. 霍达的书都有什么

报告文学——《万家忧乐》当代历史——《国殇》散文——《秦台夜月》现代纪实——《补天裂》现代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马拉松宴会》《故人情》《京韵第一鼓》《不要忘记她》《年轮》《沉浮》《革面》《追日者》《罢宴》《绝症》《猫婆》《保姆》《魂归何处》

霍达的书都有什么

6. 霍达是怎样一个人?她生平的作品有那些?

霍达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她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喜爱文学,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老先生探古寻源,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大专毕业后,长期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

1976年后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现改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985年创作的小说《红尘》,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受到评论界重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儿童喜剧《我不是猎人》曾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她创作的还有话剧剧本《秦皇父子》,报告文学《国殇》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现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男,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院长,结构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化工部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及北京跨世纪人才工程国内一流专家称号获得者。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全国抗震技术减震隔震专家组成员、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中国模糊分析设计学会等八个学会常务理事或理事,哈尔滨建筑大学等七所高校客座教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基建优化》杂志编委。在工程优化、不确定性处理、结构分析与控制、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方面均有建树。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16本,获国家及部省科技进步奖6项、其他部省奖励8项,指导培养博士生18名、硕士生23名。

7. 女作家霍达的作品

霍达简介 
1945年生于北京。回回名法图迈。霍达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文学报特约记者、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霍达自幼喜爱文学艺术,1961年考人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学无所用,不得不改行从事外文技术情报翻译工作。借此,她得以博览古今中外群书,特别是在著名史学家马非百的指导下,深入、系统地研读了大量中国历史特别是秦史的史料,这为她以后历史题材方面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雄厚的基础。粉碎“四人帮”之后,霍达的创作激情和才华得以发挥,她连续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公子扶苏》、《鹊桥仙》、《飘然太白》、《江州司马》、《我不是猎人》、《年轻》、《战斗在北平》等,被先后搬上了电影、电视银幕、屏幕,并出版了《霍达电影剧本选》。其中,《我不是猎人》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鹊桥仙》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保姆》获 《萌芽》创作荣誉奖。《公子扶苏》(又名《秦皇父子》)一发表便受到文学界、电影界、史学界的重视,被誉为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中“难能可贵的”一部电影剧作。新华社为此向国外播发了以《女作家创作(公子扶苏)剧本》为题的 电讯,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由长春 电影制片厂投入了拍摄工作。霍达擅长历史题材的创作,并 且对于电影文学形式驾轻就熟,但这并未妨碍她在其它题材、体裁上的开掘和发展。近年来,她在致力于电影文学的同时,还创作了中、短篇小说《追日者》、《保姆》、《不要忘记她》、《艺术家的良心》、《“合作家”轶事》、《黑祸》、《马拉松宴会》等等许多篇反映现实的作品以及散文、报告文学、随笔。1988年《长篇小说》分两期连载她所写的反映回族生活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引起了文坛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霍达是回族作家,但她的创作题材范围却未局限于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撷取,表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今后,她除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外,还打算特意创作一些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回族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回族同胞,将在她的笔下得以表现。

女作家霍达的作品

8. 霍达是怎样一个人?她生平的作品有那些?

霍达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她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喜爱文学,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老先生探古寻源,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大专毕业后,长期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 1976年后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现改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985年创作的小说《红尘》,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受到评论界重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儿童喜剧《我不是猎人》曾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她创作的还有话剧剧本《秦皇父子》,报告文学《国殇》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现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男,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院长,结构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化工部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及北京跨世纪人才工程国内一流专家称号获得者。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全国抗震技术减震隔震专家组成员、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中国模糊分析设计学会等八个学会常务理事或理事,哈尔滨建筑大学等七所高校客座教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基建优化》杂志编委。在工程优化、不确定性处理、结构分析与控制、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方面均有建树。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16本,获国家及部省科技进步奖6项、其他部省奖励8项,指导培养博士生18名、硕士生23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