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

2024-05-12

1. 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

2. 计量经济学有什么作用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

扩展资料:
计量经济学的两大研究对象: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al Data)和时间序列数据(Time-series Data)。
前者旨在归纳不同经济行为者是否具有相似的行为关联性,以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显现相关性;后者重点在分析同一经济行为者不同时间的资料,以展现研究对象的动态行为。
新兴计量经济学研究开始切入同时具有横截面及时间序列的资料,换言之,每个横截面都同时具有时间序列的观测值,这种资料称为追踪资料(Panel data,或称面板资料分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计量经济学

3. 计量经济学的作用?

第一个点是,以佛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即“前提不重要,推论过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结论符合现实”。这种方法,本质上就是把计量本身,认定是可以脱离理论,或者说认定计量本身可以推出理论。而不是说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计量。我想,经济学方法论争执得那么多,这个背景,他应该也了解吧?当时在南大BBS上,关于可证伪性的争论那么火热,不就是围绕这个问题么?我记得当时南大经济学论坛的进版画面有一句话,大意是说越有效的理论,其前提越是不符合现实的。所以,在这样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下,我对计量进行批评,不可谓说是轻率的。
    第二个点是,随着计量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计量本身也在开始神秘化。例如协整理论。不少介绍都说协整理论可以从数据自身推导出理论联系,判断变量的长期关系或者短期关系,认为“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以某种经济理论或对经济行为的认识来确立模型的理论关系形式,而协整则是从经济变量的数据中所显示的关系出发,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而我在这点上所作的努力是告诉大家:无论计量怎么发展,它都没有超越经典计量模型所受到的局限,不可能比经典计量更高明,其与理论的关系,不可能比经典计量有更大突破。计量只不过是起对数据进行排列组合,来看这些组合中是否凑巧给出理论启示,或者看其是否符合理论的结果。神秘化的计量理论,注定是占星术。
    第三个点是,我既然对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理论大部分进行否定,那就意味着我根本不承认其理论的正确性。而其理论的正确性被否认,则其理论指导下的计量模型,就失去价值而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我对西方经济学计量的批判,最大的基础来自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当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理论本身不能成立的时候,我自然会说其建立的计量模型及其结论,无论其可信度为多少,都毫无意义。因此,猪头非恐怕得首先为西方经济学的那些理论进行辩护。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即使给定正确的理论,然后使用计量来检验或者预测某些细微性质,我也不认为计量就是很好的办法。相反,计量结果的统计特性,遗漏了很多图形本身的重要性质。计量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反而掩盖了事实真相。因此,除非作为辅助工具,或者不得已,我宁愿直接去看图形本身,并对图形的各个阶段或者整体,进行物理化的分析,而不是进行计量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完全地解读图形性质。
    至于猪头非同学说:“如果非要拿这个例子比喻计量的话,你要是能知道走过的轨迹是什么模样,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况且,计量要研究的还不止是什么形状,还要研究这个形状的具体参数,比如弧度多少,半径多少等等,这就更不容易了。中级计量班的学期论文如果能够对“走过的轨迹”有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描绘,就已经圆满地完成任务了。”
    我的回答其实很简单:1、要知道走过的轨迹是什么模样,这恰恰是理论分析,而不是计量。你必须先通过理论分析,获得轨迹的种类信息,然后才谈的上通过计量获得具体参数。2、所谓半径这些概念,是在假定轨迹为圆形的假设下才有的参数。如果只是局部数据接近半圆,但是未知数据部分根本就不是圆,何来半径之说?你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来的半径,有什么意义呢?3、中级计量班的学期论文能够对走过的轨迹进行分析,你加了个“令人信服”,这四个字说明了理论还是第一的。否则,你怎么“令人信服”地说既有数据一定是圆的一部分?这样,即使中级计量班毕业成绩比较好看,在现实中,仍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只是误导问题而已。
    至于猪头非最后说宏观经济预测得准——他说即使没有理论依据。这个恐怕就是一厢情愿了吧?在宏观经济中,我还没有看到西方经济的哪个理论能以较大概率预测准的。他可以列举例子,不管老宋也好还是其它人也好,给出预测的文章、日期,然后给出被预测实现的经济数据。
    要是这么容易被预测准,而且是在啥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预测准,就不会有那么一大群经济学家在指点江山后被大众臭骂,然后万分委屈地说:“经济学只能用来解释世界,不能用来预测世界”。

计量经济学的作用?

4. 计量经济学的意义?

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理论检验。这是计量经济学用途最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这也是计量经济学本身的一个主要内容。   
预测应用。从理论研究和方法的最终目的看,预测(包括政策评价)当然是计量经济学最终任务,必须注意学习和了解,但其预测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们应十分注意的。

5. 计量经济学有啥用

第一个点是,以佛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即“前提不重要,推论过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结论符合现实”。这种方法,本质上就是把计量本身,认定是可以脱离理论,或者说认定计量本身可以推出理论。而不是说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计量。我想,经济学方法论争执得那么多,这个背景,他应该也了解吧?当时在南大BBS上,关于可证伪性的争论那么火热,不就是围绕这个问题么?我记得当时南大经济学论坛的进版画面有一句话,大意是说越有效的理论,其前提越是不符合现实的。所以,在这样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下,我对计量进行批评,不可谓说是轻率的。
    第二个点是,随着计量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计量本身也在开始神秘化。例如协整理论。不少介绍都说协整理论可以从数据自身推导出理论联系,判断变量的长期关系或者短期关系,认为“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以某种经济理论或对经济行为的认识来确立模型的理论关系形式,而协整则是从经济变量的数据中所显示的关系出发,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而我在这点上所作的努力是告诉大家:无论计量怎么发展,它都没有超越经典计量模型所受到的局限,不可能比经典计量更高明,其与理论的关系,不可能比经典计量有更大突破。计量只不过是起对数据进行排列组合,来看这些组合中是否凑巧给出理论启示,或者看其是否符合理论的结果。神秘化的计量理论,注定是占星术。
    第三个点是,我既然对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理论大部分进行否定,那就意味着我根本不承认其理论的正确性。而其理论的正确性被否认,则其理论指导下的计量模型,就失去价值而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我对西方经济学计量的批判,最大的基础来自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当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理论本身不能成立的时候,我自然会说其建立的计量模型及其结论,无论其可信度为多少,都毫无意义。因此,猪头非恐怕得首先为西方经济学的那些理论进行辩护。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即使给定正确的理论,然后使用计量来检验或者预测某些细微性质,我也不认为计量就是很好的办法。相反,计量结果的统计特性,遗漏了很多图形本身的重要性质。计量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反而掩盖了事实真相。因此,除非作为辅助工具,或者不得已,我宁愿直接去看图形本身,并对图形的各个阶段或者整体,进行物理化的分析,而不是进行计量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完全地解读图形性质。
    至于猪头非同学说:“如果非要拿这个例子比喻计量的话,你要是能知道走过的轨迹是什么模样,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况且,计量要研究的还不止是什么形状,还要研究这个形状的具体参数,比如弧度多少,半径多少等等,这就更不容易了。中级计量班的学期论文如果能够对“走过的轨迹”有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描绘,就已经圆满地完成任务了。”
    我的回答其实很简单:1、要知道走过的轨迹是什么模样,这恰恰是理论分析,而不是计量。你必须先通过理论分析,获得轨迹的种类信息,然后才谈的上通过计量获得具体参数。2、所谓半径这些概念,是在假定轨迹为圆形的假设下才有的参数。如果只是局部数据接近半圆,但是未知数据部分根本就不是圆,何来半径之说?你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来的半径,有什么意义呢?3、中级计量班的学期论文能够对走过的轨迹进行分析,你加了个“令人信服”,这四个字说明了理论还是第一的。否则,你怎么“令人信服”地说既有数据一定是圆的一部分?这样,即使中级计量班毕业成绩比较好看,在现实中,仍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只是误导问题而已。
    至于猪头非最后说宏观经济预测得准——他说即使没有理论依据。这个恐怕就是一厢情愿了吧?在宏观经济中,我还没有看到西方经济的哪个理论能以较大概率预测准的。他可以列举例子,不管老宋也好还是其它人也好,给出预测的文章、日期,然后给出被预测实现的经济数据。
    要是这么容易被预测准,而且是在啥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预测准,就不会有那么一大群经济学家在指点江山后被大众臭骂,然后万分委屈地说:“经济学只能用来解释世界,不能用来预测世界”。

计量经济学有啥用

6. 经济计量学的介绍

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s) 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如何计量经济关系实际数值的分支学科,也常译为计量经济学,量读liàng(《现代汉语辞典》2012年6月第6版“计量”条)。这两种译名的区别在于,前者试图从名称上强调它是一门计量经济活动方法论的学科,后者试图通过名称强调它是一门经济学科。经济计量学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之初,研究多限于计量方法的探讨,实际计量工作还较少,且多集中于需求分析,能够算做实际宏观经济计量分析的,只有丁伯根关于美国经济周期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等人不断提高丁伯根开创的宏观经济计量的规模和深度,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一个向企业出售经济计量预测服务的兴旺行业。

7.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国外发展情况。计量经济学首先主要用于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理论出现后,在宏观经济方面的应用发展很快,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更加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60~8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西方经济学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发展情况。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人开始过研究,但很快就中断了。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有关研究和学习,80年代后期是快速发展时期。同样,存在一些重大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8. 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模型类型:采用随机模型。 模型导向:以经济理论为导向建立模型。 模型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线性或者可以化为线性,属于因果分析模型,解释变量具有同等地位,模型具有明确的形式和参数。 数据类型:以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截面数据为样本,被解释变量为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随机变量。 估计方法:仅利用样本信息,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最大似然法估计变量。 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模型,也称现代计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