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中运用的主要行政手段有哪些?

2024-05-13

1.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中运用的主要行政手段有哪些?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力,采取发布命令,制定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采取的是以法律手段为依据,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模式。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成员方采用某些行政手段进行对外贸易管理。
  根据国际贸易规范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运用的行政手段主要包括:外贸经营者资格管理、进出口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海关管理、进出口外汇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管理等。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中运用的主要行政手段有哪些?

2.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中运用的主要行政手段有哪些?

1进出口配额与许可证的管理
2外贸经营者备案登陆管理
3外国企业在中国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
4外汇管理
5海关管理
6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管理
7对外出口商品商标的协调管理
8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管理

3. 对外贸易管理的对外贸易管理的三种形式

1、按管理目的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管理  2、按管制手段分为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3、按管理对象分为货物、技术和国际服务贸易管制。

对外贸易管理的对外贸易管理的三种形式

4.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战略手段有哪些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战略手段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遵循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经济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调节宏观经济变量,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施加影响,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间接调控方式。拓展资料: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变动直接作用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汇率调控是一国实现进出口总量平衡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经济杠杆。1994年1月1日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消对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制度,从1996年起我国又采取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1996年4月1日起,取消了若干对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1996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外商投资企业银行结汇售汇制;1996年11月27日我国政府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规定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1994年以来我国进行的汇率制度改革,无论从深度、广度,还是从影响来看,都比以往的改革更为彻底和全面。首先,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明显加大。其次,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为各类外贸企业提供了相对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三,取消国际收支经常性交易方面的外汇限制,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用汇条件,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第四,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使我国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总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市场信号调节进出口企业行为,使市场机制在对外贸易宏观调控中发挥基础的作用,使汇率成为调节进出口活动强有力的经济杠杆。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5. 简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管理模式: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模式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主要特点是通过计划管理和行政命令对对外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建立。十四大召开前,主要特点是:通过计划、行政措施、法律法规、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调节和控制对外贸易活动的外贸宏观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十四大召开后,我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改革和调整的目标是转变外贸宏观管理职能,建立以法律手段为基础、以经济调节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系。管理手段:(1)法制手段: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中国外贸宏观管理的其他法律和法规;(2)经济调节手段:汇率与汇率制度、对外贸易税收和税收制度、进出口信贷制度;(3)行政手段:外贸经营权管理、进出口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海关管理、进出口外汇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管理。

简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6. 对外贸易管制的特点

1.贸易管制政策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体现。2.贸易管制会因时因势而变化。3. 对外贸易管制以实现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目标为基本出发点。4.对外贸易管制是国家管制。5.对外贸易管制是政府的一种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6.对外贸易管制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属于强制性分类形式:一,按管理目的分:进口贸易管制和出口贸易管制;二,按管理手段分: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三,按管制对象分:货物进出口管制、技术进出口管制、国际服务贸易管制。

7. 对外贸易管理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的类型

对外贸易管理措施是指各国管理对外贸易活动的各种手段。分为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  (一)关税措施按照各国采取的对外贸易措施的类型,可以分为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1、关税及其作用关税(Tariff)是一种边境措施,它是指一国政府设置在关境的海关机构根据本国的海关法律法规,在货物进出本国关境时,对货物所有人课征的一种税收。而关境是指一国海关征收关税的地域范围,它直接决定一国行使关税主权的范围。关税措施是对外贸易管理措施中最古老、使用最为普遍、效果最为直接的调控工具。与非关税措施相比,关税措施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公开性和可计量性,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对贸易的保护程度。自GATT第一轮回合至第五轮回合(即狄龙回合)止,关税减让始终都是惟一的谈判议题。从第六轮回合(肯尼迪回合)到第八轮回合(即乌拉圭回合),尽管谈判议题更为广泛,但关税减让仍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2、进出口关税的征收方法综观世界各国,主要有如下四种征收关税的方法:从量征税、从价征税、混合征税和选择征税。(1)从价征税从价征税(Ad Valorem Duties)是指以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征收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征收公式如下:从价税额=商品总价值×从价税率。从价关税在所有的征税方式中是各国最常用的计征关税的方法,它税负合理,更适用于同一种类但品质差异较大、短期内价格稳定或品种繁多不易分类的商品。(2)从量征税从量征税是指海关以课征对象的重量、长度、件数、面积、体积、容积等计量单位作为征税标准,以每一计量单位应纳税金额作为税率进行征税。在从量征税中,大部分商品是按重量或数量征税,征税公式如下:从量税额=商品重(数)量×从量税率/单位。从量征税手续简单,无需审定货物品质、规格、价格等,便于计算,适用于商品规格和品种简单、计量容易、同一种商品的规格价差较少的商品。(3)复合征税复合征税是指对同一进出口货物同时征收从价税和从量税,并以其中一种税为主的征税方式,所以又称混合关税或双重关税。混合征税有时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有时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混合征税公式如下:混合税额=从量税十从价税。(4)选择征税选择征税是指对同一进出口货物既规定从价税,又规定从量税,海关从中选择税额较高的一种计征。(5)滑准征税滑准征税的关税税率与进口商品的价格高低成反比,即某种商品的进口价格越高,则其进口关税税率就越低。反之,则相反。采用滑准税计征方法,可以使商品保持其国内价格的相对稳定,不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二)非关税措施1、非关税措施的特点非关税措施是指关税措施以外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由于一些国家往往将非关税措施用于限制他国产品的进口,所以,也称之为“非关税壁垒”。因此,非关税壁垒就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其他一切直接或间接限制外国货物进口的措施。和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有以下优势:(1)非关税措施主要依靠行政措施和命令实施,不受法律程序约束,手续灵活简便,行动迅速,同时又可针对某个国家或某种产品而实施。因此,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的作用比关税措施更加有效。(2)非关税措施具有一定隐蔽性、欺骗性和歧视性。(3)非关税措施不像关税措施那样,易受汇率变化的影响。(4)对非关税壁垒没有十分有效的国际监督和控制措施。WTO协定虽然对非关税措施的采用有所禁止或限制,但很多是一般性禁止或限制,同时还规定了许多例外条款,这为各国采用非关税壁垒措施提供了机会。由于非关税措施具有上述特点,采用非关税壁垒措施(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受非关税壁垒保护的商品也越来越多,且保护程度越来越高,严重阻碍了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发展。2、非关税措施的常见形式WTO特别规范的非关税措施主要包括:进出口许可措施、进出口配额措施、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海关估价措施、装船前检验措施、原产地规则措施、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服务贸易限制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措施等。

对外贸易管理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的类型

8. 试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具体措施

关于试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具体措施如下:
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要求和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我国 对外贸易管理逐渐转向以法律手段为基础,经济 调节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对外贸易结构,从广义上来说应该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方式结构、模式结构以及区域结构。而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狭义上的对外贸易结构,即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规模上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在1980年就已经达到了381.4亿美元;2004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三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1545.5亿美元,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以14.7%的平均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三。
外贸依存度也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也在增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
工业制成品远远高于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推行的出口导向战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如今,我国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以93:7的比值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60:40的平均值,也高出了发达国家80:20的平均值。

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通过国有企业的放权改制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以机电组装、服装和轻纺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群迅速在沿海开放地区形成;
另一方面,我国加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加快步伐发展加工贸易,出口导向产业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大大加速,机电、轻纺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面向国际市场崛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