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带给你有哪些启示?

2024-05-10

1. 《道德经》带给你有哪些启示?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述的哲学思想集锦,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
       原文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它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其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读懂了道德经,首先要明白到底什么是“道”。自古至今,众多解说,莫衷一是。其实,老子时期,还没有一个词能够完美地表述“道”,因此只能借用“道”这个字,但又并非一般意义的“道”的含义。
       因此,依我来看,“道”应为“程序”之意。为什么用程序来解释道呢?天地宇宙诞生之初,处于混沌之态,绝非由宇宙大爆炸之说,而是造物主制造或者按照某种规律设定了程序,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组成了整个宇宙,并沿着这种规律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运行,道法自然。所以才有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说,是说天下所有事物都是平等的。人们用《易经》来预测人事祸福,《易经》即是一种窥探事物发展规律的工具书或者破译程序的密码,因此易学高手可以根据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摇卦等途径准确预测。并由此有了“命由天定”之说,人的命运都是设定好了的。
       既然说命运已定,是否可以改造命运呢?从《了凡四训》中作者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出,确实可以改运。怎么改呢?就是《道德经》的第二部分“德”。这个“德”非常关键,其含义是:善的、孝的、正能量的、美的等符合自然规律的一切范畴。俗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者,必有灾殃。这与佛家所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福报是相通的。只有福报积累多了,恶报自然就少了,这也符合爱因斯坦的“万能守恒定律”。人的命运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其阴和阳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所以,只有正确解读了《道德经》,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再坚信命由天定,而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不断给自己浇灌正能量,创造我们自己的命运。


《道德经》带给你有哪些启示?

2. 《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道德经》是道教中被注释最多的一部经典,由道祖太上老君(即老子)于终南山古楼观应尹喜真人之邀请而撰写的不朽著作,被尊为道教的圣典,为道教教理教义之宗本,全文约五千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该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讲道,下篇讲德,共81章,文笔简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其深刻的哲理。《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知识的宝典,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以恢弘的气势,深邃的智慧,富有诗意的语言,发天人宇宙精微之学,阐修身治国之理,倡人生真谛之奥,给人以无穷的思想启迪。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维护宇宙和谐、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行为原则,又有“尊道贵德”的道德规范;既有“常道与可道”的真理学说,又有“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怀,又有“柔弱不争”的修养准绳;既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拙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处世教导;既有“归根复命,深根固蒂”的养生之道,又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价值取向;既有“爱民治国”的韬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全文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修道积德、处世哲理、洞察自然以及从宇宙观的角度高度考察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问题。《道德经》就像是一个智慧宝库,其历史与现实的重大价值是难于尽言的,只有靠读者去细细品味,才能开启自己心灵的窗户,体悟到其中之奥妙,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指引自身的生活航程。所以说,《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的圣典,而且是人类生活的指南,有着利于社会、指导人生的功效。

3. 道德经的启示

对于年轻人来说,道德经的启示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想清楚,自己这辈子究竟应该干什么,才能不虚此生,这就是你毕生的“道”,毕生的“无”。道德经开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道德经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形的东西,永远比有形的东西更加有力,更加可靠,更加逼近本质。很多人其实都是稀里糊涂地过一生,全受命运播弄,走到哪里算哪里,并没有自己的”道“,也意识不到应该有自己的”道“。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道德经的启示

4. 《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_,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扩展资料: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5. 《道德经》在告诉我们什么?

《道德经》是一部让我找寻自我的经典,我觉得这个里面所说的“道”,也就是天地人世间恒常不变的规律就是说给我听的,人要找到自我,首先就要认识这些恒常不变的规律才行,其实人的一生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当中非常的渺小,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历史上的极其微小的“点”,无论你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是一样,所以我们最终能够看清和把握的就是那些亘古不变的道了。
  
        道如果可以言说,那么就不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意思,所以只可以感受,其实第一章里面的“无”和“有”其实都是道的体现,无是道的原本初始状态,有是道的有形显现的状态,其实都是道,道是变化的,是没有具体的形态的,一旦他有了概念形态,那么就成为了具体物质,就不是我们所说的道了。所以“道”是老子在哲学上的一个最高范畴,甚至高过了天地,它包含:一、构成世界的实体。二、创造宇宙的动力。三、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它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的发动者。具有无限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
  
        “无”并不是等于零,什么都没有,它预示着一种潜藏的能量与生机,就犹如“橐龠”(古代烧火时候的风箱)里面的空气一般,随时鼓动出来让火燃烧的更旺盛。它可以促进万物的生发,而有则是道从无形质落实到有形质的一个活动的过程。当我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我们就用“无”字来指这个不见其形的道的特性。然而这个不见其形的“无”又产生了天地万物,因而老子又用“有”来形容这么一个从无形向有形落实的过程状态。我有时候会思考,人类的起源真的如同我们推理的那般,真的是由猿猴进化过来的吗?达尔文的进化论真的是对的吗?这些都无从证明,尽管他提出了有力的证据,但是世界原本之初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谁也不知道,就好似我们不知道宇宙的边界一般,这也许是我们一生都无法知道的秘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真相不存在,所以我并不相信《人类简史》里面所描述的“智人”发展的历程描述,至少抱有很多怀疑的地方。
  
        这个道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且不说道表现的几个大方面的,就从生活当中的小事都能看到道的运作规律,人是属于道的一个部分,那么人性其实也是道的规律,我们一味的强调制度来管理,忽略了德的引导,那么就会陷入混乱之中,这就像秦国统一天下那个时期,政令不严谨吗?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治国,从商鞅变法就一直奉行,武力统一全国之后发现这个政令治国行不通,因为人从思想上没有认同,汉朝时候最伟大的是汉文帝刘恒,我觉得他能够废除前人所一直执行的残酷的肉刑,对天下施仁政,这是一个从内心上仁慈博爱的皇帝,认识到了这个层面,所以汉朝的天下基业长青,与汉文帝刘恒施仁政其实有莫大关系,刘恒是一位深谙道家无为而治的皇帝,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而国力强盛,其实人都有自发向上的能量,就如同生命一般,问题就是出在引导者身上,我们很难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造成了困局,这就好像教育小孩子,用打骂教育非常简单快捷,而引导式的教练式教育见效非常缓慢,人当然偏向效果简单见效快的,所以更多的人就会偏向简单粗暴模式了,这都是一个道理。当然道在不同时期也会发生变化,就好像汉武帝时期爆发出来的能量和战斗力,这个其实也是文景之治之后积蓄能量的一种自然表现,当国力强盛到一定程度,再遭受压迫那么就会自然反抗了,这其实也是道,道并不是主张一味的隐忍不发,其实更多的是蓄势待发,而不是刻意妄为,要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情,符合规律的发展变化。道其实说的就是对立面在不断变化转换的过程,这个就是规律,我们只要认清了这一点,那么就会客观评价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时间,去做出自己当下应该做出的那个最恰当的选择。
  
       道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无处不在,值得我们好好品味,重读第一章给我的感觉是无比亲切的,我觉得这是一部可以指引人一生的经典,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和理解。

《道德经》在告诉我们什么?

6. “道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我们要想读懂《道德经》,首先得要明白几个问题:
1、《道德经》的作者是谁?
2、《道德经》以及它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道德经》,他下笔之前,设定的读者是谁?

现在我们知道,《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伯阳。
这里有人会疑惑,既然老子叫李耳,为什么不是叫“李子”而称为“老子”呢?
周代分封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来是其中的一种爵位。后来它作为一种称谓保留下来,成为对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之人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是一种尊称。
那么“老”又是什么意思呢?
有记载说是因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所以称他为“老”。当然,这种说法,我们可以当成传说听听就算了。事实上,“老”同样是一种尊称。
《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杜预注:“天子大夫称老。”老子当然有资格称为“老”,因为他是天子的老师。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在古代,我们华夏文化最高文化的掌握者,都是圣王,天师。比如伏羲,黄帝,歧伯,广成子,尧舜禹,文王,老子等,这些文化都是一脉相承,以典籍图法的形式收藏在图书馆里面,所以以前图书馆馆长的职位,非得道之人不能任之。
我们知道,老子是周朝人,周天子的老师。但是在老子那时候的周朝,天下诸侯并起,周天子已经失去了掌控诸侯的实力。由此,春秋战国的时代就形成了。
所以第二个问题,老子所处的时代,就是天下大乱、人头翻滚的春秋战国时代,《道德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道德经
第三个问题,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他写《道德经》的目的是什么,他想写给谁看呢?
市面上很多针对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圣人治理天下应该“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那老子为什么还要写《道德经》呢,由此而得出老子写《道德经》是自相矛盾的结论,其实这只是庸人俗人低层次的理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绝圣弃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想要表达的是,君王治理天下,应该效仿道与天地,天地与万物的关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名有。

让万物循天而自化,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规则去教导万物应该怎么生长,万物自然能生生不息。同样,君王治理天下,如果以自己的智巧,自以为很高明的方法去教导百姓应该如何如何生活,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人再高明的智巧跟方法,能够比得上天地吗?天地都不教导万物,不占有万物,不认为万物的生长繁荣是自己的功劳,那么君王为什么笨到要用自己的智巧来治国,而不以天道治国呢?
治大国,若烹小鲜。烹饪小鱼,一是不能火大,二是不能频频翻炒。如果火太大,还不停的翻炒,鱼很快就被弄碎了。同理,治理国家,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君王总是以妄为常,乱折腾,一会一个自以为是的政策,那么国家很快就会被弄乱弄碎了,最后导致四分五裂。
老子写《道德经》是为天地立言,所写的是这个宇宙的真言。老子的视野很高,他是站在宇宙之外,站在天地根那里,站在玄牝之门那里,老子站在“道”那里,来打量我们这个蓝星球。
在经过函谷关的时候,跟“道”商量了一下,给地球人写了一本手册。
因为当时地球已经大乱,战火不断,人头翻滚,老子不想再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想再看见那些不会治理天下的君王再把天下搞成这样,于是就写下了万经之王《道德经》。
老子设定的读者,是天子,是君王,是皇帝,是人主,是辅佐君王的王师跟大臣,老子是想把这样的真言,告诉这些人主,应该怎样去治理天下,治理国家。
再往小里面说,作为人主,应该怎样带领公司,带领团队,治理公司,治理团队,怎样让一个系统能够有序而不乱地运行下去。

7. 道德经的启示

《道德经》给我们的智慧启示
《道德经》既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宝藏。从如何更好地保持好、发展好、实现好生命之和、生活之和、生态之和来看,《道德经》给了我们这样的智慧启示:

道德经的启示

8.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内容?想要人们明白什么道理?

道德经主要讲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从中学到。道德经由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辩证,想要人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想事情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精神。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扩展资料:《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