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

2024-05-21

1.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

 四川大学科技园发展思路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把四川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区的创新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把科技园建设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我校的技术优势和国家的需要,在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及机电一体化等五大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集团;依靠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面向社会,扩大开放,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我校的社会影响和信誉,推动同企业合作创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度较好、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孵化,使科技园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强化科技园的资本运作,利用证券市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的优良融资环境,与上市企业合作,利用其壳资源借壳上市,或运作园内企业在创业板或主板上市,募集充裕的资金,以用于科技园建设和科技企业的孵化。 四川大学科技园按统筹规划、全面开放、以人为本、市场驱动的原则,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市场机制与企业运作相结合,引入社会资金和中介机构,构筑完善的创新平台,使科技园真正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的辐射源。科技园按实体园区和虚拟园区建设。实体园区分主园区和分园区。主园区按三区五村规划建设,即科技成果孵化区、企业孵化区、科技产业区。科技产业区按产业群,分为五个产业村,即电子信息技术村、生物技术及制品村、新材料及精细化工村、环保技术及工程村和机电一体化村。川大华西药业、 川大鲁能产业区将入驻成都高新区。智胜软件公司、力腾软件公司等入驻武侯科技园。川大科技园以分园区的方式向外辐射,以点带面,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川大科技园第一个分园区在绵阳国家科技城高新区建设。川大绵阳科技园由新材料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和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组成。虚拟园区:不以地理边界为纽带,而以资源共享资格为纽带,联合周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形成项目源,为虚拟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共享资源。2008年8月19日上午,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奠基仪式在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隆重举行。[6]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项目是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城的核心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新的具有标志性的科技园区。为建设该项目,四川川大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四川川大科技园(南区)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平台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448.28万元。按照规划,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将分别建成院士科技园、企业研发中心、创业中心以及孵化中心,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2亿元,容积率为3.81,停车位设置 1682个,预计2011年12月前竣工。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国际金融服务区的核心区,占地135.5197亩。项目由四幢高标准甲级写字楼组成。其中,A座100米,B座130米,C座100米,D座200米。高层塔楼两两成组,分为两个办公单元,每组办公单元由底层共享大堂联结,形成互相分区又互为联系的群体关系。见右图册。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

2. 四川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

搭建先进创新平台 构筑特色服务体系搭建先进创新平台,构筑特色服务体系是川大科技园自建园以来就坚持不懈的目标和任务。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由于先进创新平台与特色服务体系的搭建和构筑,川大科技园已在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大中心任务上取得丰硕成果,现已成为国际化、开放化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一流大学科技园区。

3.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介绍

四川大学科技园创办于1999年12月,2001年5月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评估验收后,正式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并挂牌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四川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外延,致力于创业企业孵化,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目标。采用“专业化、法人化”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源,转化科技成果,通过设立各种专业公司的方式来实现各种功能,努力打造一个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四川大学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以及丰富的图书和优良的设备条件,在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了 “三基地、一中心”,即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心的目标。构建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行政服务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2005年12月科技部正式批准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介绍

4. 四川大学科技园的特色与功能

 (1)科技成果转化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川大科技园不断密切产学研合作,通过更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专家库、项目库、企业技术需求库、孵化型企业推介库等,广泛加强校内外合作,极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当前川大科技园拥有各类科技成果3000多项,地方重点新产品100多个;申请专利162个,被批准专利67个;累计转化高科技成果300余项,转让收入2000多万元,社会接产企业新增产值近30亿元,新增利税4亿元。(2)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孵化器”功能是川大科技园的核心功能之一。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川大科技园为企业孵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当前科技园主园区拥有孵化器场地总面积达到了38000平方米,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分园区2个,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药科技园是原创医药科研创新基地,建筑面积28284平方米。该分园区共有20个科研创新室(包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动物实验中心和一个GLP中心。川大科技园成都高新区分园区、四川遂宁分园区正在筹建过程中。 截止2008年,科技园孵化场地有入驻企业122家,在孵企业113家,占入驻企业的92.6%,毕业企业28家,占入驻企业的22.9%,其中在孵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35家;吸引了85名回国留学人员及海外专家、学者入园服务、创业;培育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人才5328人。在孵企业及毕业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收入58950万元,R&D投入超过6230万元,实现税收15487万元,为社会提供2800多个就业机会。

5. 四川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平台

技术转移平台川大科技园于2004年9月设立技术转移平台——成都川大技术转移中心,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技术转移,探索促进科技成果和技术转移的新机制,为当地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中心已与全国大学科技园联合会、成都市技术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享全国数十家知名大学的科技成果资源。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川大科技园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一批专业性公共技术平台,如软件研发与测试专业技术平台、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平台、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其中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以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孵化基地、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评价中心(GLP)等技术支撑平台单位为依托,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在创新药物的筛选、质量标准控制、药效及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等公共研发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平台(1)构建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 川大科技园通过构建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以学生在科技园自主创业、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形式,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有机结合,将学生实习同孵化基地、转移平台的建设结合起来,大大加强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川大科技园2004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创业作品和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至今,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已获省级以上奖项1480多项,获奖达2100余人次。在第20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球总决赛中,学校MBA学生勇夺冠军。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总共荣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2项全国金奖,4项全国银奖,3项全国铜奖,在全国高校中成绩优异。 (2)打造社会人才创业平台 在面向社会人才培养过程中,川大科技园开办了开放式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趋势所需要的教育培训课程,现已成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指导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复合型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园区已经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包括具有现代管理理念、通晓国际高科技产业化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评估、技术转移、资本运作、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当前,这些人才已成为支撑川大科技园及入园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四川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平台

6. 四川大学科技园的介绍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部省重点共建的学校,由原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现有30个学科型学院,1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8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4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64个,医疗技术精湛的附属医院4所。具有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强大优势。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由科技部、教育部于2001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的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是四川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外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