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2024-05-10

1.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一、一般性要求

  1.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城市性质、功能、发展目标定位准确,编制了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咯、措施和行动计划。城市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2.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热岛效应较低。

  3.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

  4.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高效,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城市建筑(包括住宅建设)广泛采用了建筑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了低能耗环保建筑材料。

  5.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较高污染控制水平,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功能俱全、环境优良。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6.社会各界和普通市民能够积极参与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城市生态建设、环保措施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7.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二、基本指标要求

  (一) 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 综合物种指数 ≥0.5

  2 本地植物指数 ≥0.7

  3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50%

  4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2.5

  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6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12

  7 建成区绿地率(%) ≥38

  (二) 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8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年 ≥300

  9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10 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 100

  11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95

  12 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85

  (三) 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3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 ≥85

  14 自来水普及率(%) 100,实现24小时供水

  15 城市污水处理率(%) ≥70

  16 再生水利用率(%) ≥30

  1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18 万人拥有病床数(张/万人) ≥90

  19 主次干道平均车速 ≥40km/h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2.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一、一般性要求

  1.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城市性质、功能、发展目标定位准确,编制了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咯、措施和行动计划。城市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2.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热岛效应较低。

  3.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

  4.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高效,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城市建筑(包括住宅建设)广泛采用了建筑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了低能耗环保建筑材料。

  5.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较高污染控制水平,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功能俱全、环境优良。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6.社会各界和普通市民能够积极参与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城市生态建设、环保措施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7.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二、基本指标要求

  (一) 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 综合物种指数 ≥0.5

  2 本地植物指数 ≥0.7

  3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50%

  4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2.5

  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6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12

  7 建成区绿地率(%) ≥38

  (二) 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8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年 ≥300

  9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10 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 100

  11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95

  12 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85

  (三) 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3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 ≥85

  14 自来水普及率(%) 100,实现24小时供水

  15 城市污水处理率(%) ≥70

  16 再生水利用率(%) ≥30

  1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18 万人拥有病床数(张/万人) ≥90

  19 主次干道平均车速 ≥40km/h

  (四) 基本指标要求说明

  1.综合物种指数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较好指标。本指标选择代表性的动植物(鸟类、鱼类和植物)作为衡量城市物种多样性的标准。   物种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单项物种指数:(i =1,2,3,分别代表鸟类、鱼类和植物)   其中,Pi为单项物种指数,Nbi为城市建成区内该类物种数,Ni为市域范围内该类物种总数。   综合物种指数为单项物种指数的平均值。   综合物种指数,n=3   注:鸟类、鱼类均以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种类计算,人工饲养者不计。

  2.木地植物指数   城市建成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

  3.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城市建成区内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性地面(径流系数小于0.60的地面)所占比重。

  4.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出现市区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采用城市市区6-8月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对应时期区域腹地(郊区、农村)日最高气温平均值的差值表示。

  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6.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公共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城市人口之比。

  7.建成区绿地率(%)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8.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年   空气污染指数(API)为城市市区每日空气污染指数(API),其计算方法按照《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执行。

  9.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指城市市区地表水认证点位监测结果按相应水体功能标准衡量,不同功能水域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沿海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效和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非沿海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指各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平均值。

  10.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   指管网水达到一类自来水公司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合格程度。

  11.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指城市建成区内,已建成的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            噪声达标区面积之和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建成区总面积

  12.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指被抽查的公众(不少于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对城市生态环境满意(含基本满意)的人数占被抽查的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13.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   是衡量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及预警应急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包括:供排水系统、供电线路、供热系统、供气系统、通讯信息、交通道路系统、消防系统、医疗应急救援系统、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完好率最高为1,前5项以事故发生率计算,每条生命线每年发生10次以上扣0.1,100次以上扣0.3,1000次以上为0;交通线路每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5人以上扣0.1,死亡lO人扣0.3,死亡30人以上扣0.5,死亡50人以上则为0。后3项以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系统为准,若已建立则为1,未建立则为0。  计算公式:基础设施完好率=∑pi/9*100%  式中Pi为各基础设施完好率。

  14.用水普及率    指城市用水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率。

  15.城市污水处理率(%)    指城市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

  16.再生水利用率(%)    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与污水处理量的比率。

  1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市区生活垃圾数量占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18.万人拥有病床数(张/万人)    指城市人口中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

  19.主次干道平均车速    考核主次干道上机动车的平均车速,平均行程车速是指车辆通过道路的长度与时间之比。  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局,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经研究决定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开展创建 “生态园林城市”活动。现将《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认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指导;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创建工作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3. 建设生态园林的标准是什么?有谁能帮我回答这道题啊?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一、一般性要求 1.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城市性质、功能、发展目标定位准确,编制了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咯、措施和行动计划.城市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2.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热岛效应较低.  3.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  4.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高效,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城市建筑(包括住宅建设)广泛采用了建筑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了低能耗环保建筑材料.  5.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较高污染控制水平,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功能俱全、环境优良.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6.社会各界和普通市民能够积极参与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城市生态建设、环保措施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7.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二、基本指标要求       (一) 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 综合物种指数 ≥0.5 
  2 本地植物指数 ≥0.7 
  3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50% 
  4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2.5 
  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6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12 
  7 建成区绿地率(%) ≥38 
          (二) 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8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年 ≥300 
  9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10 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 100 
  11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95 
  12 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85 
         (三) 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3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 ≥85 
  14 自来水普及率(%) 100,实现24小时供水 
  15 城市污水处理率(%) ≥70 
  16 再生水利用率(%) ≥30 
  1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18 万人拥有病床数(张/万人) ≥90 
  19 主次干道平均车速 ≥40km/h 
         (四) 基本指标要求说明  1.综合物种指数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较好指标.本指标选择代表性的动植物(鸟类、鱼类和植物)作为衡量城市物种多样性的标准.   物种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单项物种指数: (i =1,2,3,分别代表鸟类、鱼类和植物)   其中,Pi为单项物种指数,Nbi为城市建成区内该类物种数,Ni为市域范围内该类物种总数.   综合物种指数为单项物种指数的平均值.   综合物种指数 ,n=3   注:鸟类、鱼类均以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种类计算,人工饲养者不计.  2.木地植物指数   城市建成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  3.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城市建成区内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性地面(径流系数小于0.60的地面)所占比重.  4.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出现市区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采用城市市区6-8月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对应时期区域腹地(郊区、农村)日最高气温平均值的差值表示.  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6.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公共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城市人口之比.  7.建成区绿地率(%)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8.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年   空气污染指数(API)为城市市区每日空气污染指数(API),其计算方法按照《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执行.  9.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指城市市区地表水认证点位监测结果按相应水体功能标准衡量,不同功能水域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沿海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效和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非沿海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指各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平均值.  10.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   指管网水达到一类自来水公司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合格程度.  11.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指城市建成区内,已建成的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            噪声达标区面积之和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建成区总面积  12.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指被抽查的公众(不少于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对城市生态环境满意(含基本满意)的人数占被抽查的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13.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   是衡量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及预警应急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包括:供排水系统、供电线路、供热系统、供气系统、通讯信息、交通道路系统、消防系统、医疗应急救援系统、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完好率最高为1,前5项以事故发生率计算,每条生命线每年发生10次以上扣0.1,100次以上扣0.3,1000次以上为0;交通线路每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5人以上扣0.1,死亡lO人扣0.3,死亡30人以上扣0.5,死亡50人以上则为0.后3项以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系统为准,若已建立则为1,未建立则为0.  计算公式:基础设施完好率=∑pi/9*100%  式中Pi为各基础设施完好率.  14.用水普及率    指城市用水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率.  15.城市污水处理率(%)    指城市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  16.再生水利用率(%)    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与污水处理量的比率.  1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市区生活垃圾数量占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18.万人拥有病床数(张/万人)    指城市人口中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  19.主次干道平均车速    考核主次干道上机动车的平均车速,平均行程车速是指车辆通过道路的长度与时间之比.  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局,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经研究决定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开展创建 “生态园林城市”活动.现将《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认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指导;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创建工作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附件:1.关于创建 “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六月十五日   
  附件1 
  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出创建 “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  一、准确把握“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内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意见所指的生态城市化,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好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二、充分认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历史责任感,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目标发展.  三、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指导原则  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生活、工作、休闲的要求,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第二,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要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的内涵,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使城市市区与郊区甚至更大区域形成统一的市域生态体系.确定以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市域发展布局,形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在城市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中,从规划、设计、建设到管理,从技术方案选择到材料使用等都要贯彻“生态”的理念,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要开发新技术,大力倡导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三,坚持系统性原则.城市是一个区域中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城市外部其他生态系统必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略、措施和行动计划.在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的情况下,坚持保护和治理城市水环境、城市市容卫生、城市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第四,坚持工程带动的原则.要认真研究和制定工程行动计划,通过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保护、恢复和再造城市的自然环境,要将城市市域范围内的自然植被、河湖海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和恢复,旧城改造、新区和住宅小区建设,城市河道等水系治理、城市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治理,水、风、地热等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等措施,列入工程实施.充分扩大城市绿地总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第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等有所不同,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 “生态园林城市”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四、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办法  由于各地地理气候条件等差异,各地可根据上述原则,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详见附件2),研究制定本地的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方案.  “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将采取城市自愿申报,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建设部组织专家评议,部常务会审定的办法进行.申报城市必须是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

建设生态园林的标准是什么?有谁能帮我回答这道题啊?

4.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介绍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城市性质、功能、发展目标定位准确,编制了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咯、措施和行动计划。城市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5.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生态环境

(一)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二)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55%以上;(四)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五)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效果较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六)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城市建有湿地公园。(七)城市新建建筑按照国家标准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生态环境

6.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绿化建设

(一)指标管理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见附页);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二)道路绿化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三)居住区绿化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园林小区”占60%以上;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持完好。(四)单位绿化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全市“园林单位” 占60%以上;2、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五)苗圃建设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和应用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1、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2、组织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成效显著。(七)立体绿化1、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的效果;2、立体绿化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体绿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绿化面积。

7. 生态园林的建设类型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1 美学原则的应用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上海外滩南京路-九江路以市花白玉兰花为主调,林下种红杜鹃,红装素裹,相映成趣;北京东路-南京路,用草花、绿篱、草皮组成形似“浪花”和“如意”的大图案,色彩醒目;四平路两侧由广玉兰、银杏、美人蕉组成有节奏变化的绿带,上海九亭绿化示范园中,规划了由广玉兰、红叶李、银杏、红运玉兰和茅白杜鹃,八角金盘组成的绿带,形成“步移景换”的流动画面。2 意与形的统一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如利用优美的树枝,苍劲的古松,象征坚韧不拔;青翠的竹丛,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难、无所畏惧;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象征“金玉满堂”;桃花、李花象征“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象征富贵,幸福;合欢象征合家欢乐;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引起秋的联想,白花象征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等。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保护城乡环境,减灾防灾、促进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植物群落。例如宝钢: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环保型生态园林建设的典范,他们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绿化生态目标和绿化效益质量为目的,根据宝钢的生产情况和环境的污染情况选择配置了360多个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或吸附粉尘能力较大的植物,绿地总面积达414.55万m2,其中草坪130万m2,绿地覆盖率28.52%,人均绿地面积达129.54m2,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金山石化:在卫生防护林带建设中,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按生态学原理进行配置,其结构合理,效益明显。如SO2、NO2通过林带,在生活区的浓度递减60%,乙烯、飘尘及铅递减100%,风速平均递减43%~62%;含菌量降低;改良了土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招引来鸟类达94种之多。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例如:枇杷树、丁香+桃树+八仙花-八角金盘,林沿种枸骨-葱兰;银杏、广玉兰+香樟、桂花、胡颓子-薰衣草;含笑+蜡梅+丁香+桂花-结香+栀子-玫瑰、月季;其中,枇杷安神明目,丁香止咳平喘,广玉兰散湿风寒,许多香花树种如含笑、桂花、广玉花、栀子等,均能挥发出具有强杀菌能力的芳香油类,银杏叶含有氢氰酸,故保健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如:上海植物园的进化区,闸北公园内的生态园,规划为市花区、海棠区、进化区、名花区、珍濒区、藤蔓区、水生区等,可使游人在观赏植物的同时学习到有关植物学的不少知识;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园内普遍建立科普知识型生态园。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不同的植物材料,运用其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布局则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和环境气氛,如常绿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种植在一起,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气氛,高低不同的棕榈与凤尾丝兰组合在一起,则给人以热带风光的感受,开阔的疏林草地,给人以开朗舒适、自由的感觉,高大的水杉、广玉兰则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银杏则往往把人们带回对历史的回忆之中。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的不同特性,是搞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鲁迅公园(虹口公园)较好地应用了植物进行意境创造,如围绕鲁迅先生陵墓、雕像广种常绿花木,借喻先生精神永存;在纪念馆四周广植桃、李、梅,象征先生“桃李满天下”和平易近人的品格;地被植物大量种植既能观赏又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暗示先生早年学医,以医学救国的爱国思想。黄道婆纪念馆的绿化环境设计上,则利用与纺织有关的桑、竹、棉、麻等有江南农家特色的植物进行配置,以突出这位中国古代科技名人和杰出的中华民族妇女的贡献。

生态园林的建设类型

8.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园林建设

(一)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二)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三)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四)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综合性公园或植物园不少于3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