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于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09

1. 中国将于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是代表廉价劣质的产品,就是模仿其他品牌的车型。为了使国内汽车制造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得更好,不被淘汰,中国在初期就建立了整车,并限制了外商投资的比例。然而,近年来,国有品牌不断崛起,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

政府表示,将在2022年提高外资汽车公司在乘用车领域的持股上限。有关部门发布了2021年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对外资企业参与的行业进行了限制。客车不在名单之列。这项规定正式实施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将完全对外国投资开放。早在2018年,有关部门就表示,他们将分阶段提高汽车行业外资股本的上限。一年来,对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外资限制解除。2020年,外商投资商用车的限制被取消。最近,只有占国内市场近80%的乘用车行业没有取消限制。消息公布后,宝马等外国品牌宣布将提高合资企业的投资比例。


根据中国以前对汽车行业的规定,在中国生产汽车的合资企业中,外商投资的最大比例为50%,不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数量原则上不超过两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很多人呼吁中国尽快开放。纯电动汽车的主要制造商美国洛杉矶(la)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将于2019年在中国投产,此前的限制已有所放宽。到2020年,该公司将把与一家中国公司组建的纯电动汽车合资企业的投资比例从50%提高到75%。


许多宝马公司预计将在中国合资企业中增持股份,该公司已提出计划,到2022年,将对其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高端汽车制造商的投资增加到75%。丰田、本田和日产也在中国运营着各占一半股权的合资企业。尽管提高持股比例将带来更大的经营自由度,但许多人认为,提高持股比例需要谨慎考虑,因为重视与中国合作伙伴的信任关系。

中国将于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 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明年取消,这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在乘用车领域,汽车合资比例的开放已经进入倒计时,外商投资汽车行业的限制即将完全取消。在汽车制造领域,与2020年版相比,新清单明确规定,乘用车制造的外资所有权限制将被取消,以及同一家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两家或两家以下合资企业生产相同汽车产品的限制。199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设定了“外资持股比例上限为50%”,并将于2022年1月1日退出舞台。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外资市场准入不断放宽,金融、汽车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对外投资空间更加广阔。

事实上,中国汽车业对外资股权的限制已经确定了时间表。废除外资汽车领域的股权限制是大势所趋。在乘用车领域设立合资企业比率,意味着中外企业在乘用车领域的竞争将正式开始。原汽车合资企业的产业政策,对外资持股有限制。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竞争相对较弱。由于乘用车是汽车行业中最重要的领域,取消这些限制将对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国内企业要么积极适应竞争,要么放弃竞争,但压力依然很大。无论如何,中国政府和中国汽车工业都已准备好放开诸如持股比例等限制。

开放股票比限制更适合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如国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满足其目前的市场利益,自主创新动力,只有开放比率等。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扭转传动汽车企业改革、调整,加快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也使汽车行业环境更加公平公正。事实上,自从汽车制造外资股权限制解除“时间表”明确以来,外国汽车公司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2018年7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袖”特斯拉宣布,将以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并在上海建厂生产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汽车公司。

虽然全面取消外资对汽车行业的限制将对中国汽车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但这不会改变国内自主汽车品牌产品的发展趋势。自主品牌探索这一趋势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目标不应放弃,而应根据客观形势、宏观经济现状进行调整和修正。相信政府将出台一些促进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促进汽车消费,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进一步放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使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更具活力。

3. 何时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
与上版负面清单相比,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对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作出明确安排——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按照此前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汽车整车、专用车、农用车和摩托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中的中方股份不得低于50%;一家外企在华同类产品最多拥有两个合作伙伴。
“逐步加大开放力度,给予相关行业一定过渡期,进一步增强开放的可预期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分析称,距离时间表的全面放开,给了乘用车生产企业五年缓冲期,对业界来说挺不错的。从次序来说,从专用车、新能源车再到商用车,最后开放乘用车的落实顺序,也有助于中国汽车工业做好准备,应对挑战。许海东预计,5年后,汽车行业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进入新时代,外商投资呈现出涌向高技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趋势,顺应新趋势加快市场准入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政府按照自身发展逻辑和基于历史经验的主动选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报道称,大幅放宽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制造业的市场准入,既能直接增加高档汽车等高质量产品的供给,更有利于推动上下游本土企业在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和合作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经营理念,有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技术水平。
事实上,早在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发布前,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开放的春风已经拂面而来。
2017年6月,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各自持股50%,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当时,大众汽车在华已经有一汽大众及上汽大众两个合作伙伴。

何时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

4. 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等限制 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

易车讯 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第47号令和第48号令,分别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同时废止。
在汽车制造领域,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至31条、27条,压减比例分别为6.1%、10%。
早在2018年,国家就表示将在制造业已经基本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的开放要求,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2018年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将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并且取消在华设立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


5. 为何要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17日说,今年我国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今年船舶行业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设计、制造、修理各环节;飞机制造行业也将于今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等各类型。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将尽早公布实施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是我国大幅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的重要文件。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新的负面清单包括分别适用于全国和自贸试验区的两张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比全国的负面清单开放力度将更大。新的负面清单除了包括已经宣布的金融、汽车等行业开放措施外,还将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等市场高度关注领域推出一系列开放措施;除了将公布今年的开放措施外,还将公布未来几年的开放措施,这将给予相关行业一定过渡期,同时大大增强开放的可预期性。

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把制造业开放作为一项重点。中国全面开放制造业,就是表明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鲜明态度,旗帜鲜明地支持经济全球化广泛深入发展。

为何要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

6. 中国制造业将全面开放怎样放宽外资股比限制?

落实重点行业开放要求 逐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
  中国制造业将为外商提供更多更好投资机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4月20日表示,中国制造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并不断深化,将进一步落实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开放要求,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并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为外商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苗圩表示,将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引导更多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和工业园区等,推进与沿线国家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中小企业、民用航空、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苗圩表示,将坚持“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政策措施一视同仁地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全球投资者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中国制造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并不断深化。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是1978年的783倍;制造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达33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1201亿美元,中外互惠合作的范围、层次和方式不断拓展。
制造业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据统计,2017年中国制造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86家,同比增长24.3%。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大幅压减了对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在制造业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中,完全对外资开放的已有22个大类、167个中类和585个小类,分别占71%、93.3%和96.1%。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近年来也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制造业占海外投资比重三分之一以上,覆盖纺织、食品、机械、汽车、电子等众多领域。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中西部地区,中国制造业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企业境外投资从过去主要投向欧洲、北美和东南亚地区,不断拓展到其他区域。中国同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有关文件,对接规划和项目。

“中国制造业的开放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渠道日趋常态化。”苗圩介绍说,近年来,外商投资的重点从加工制造逐步拓展到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近2000家。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665.9亿元,同比增长11.3%。2016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达16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1.5%。同时,中美、中德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苗圩认为,开放的中国制造业受益于国外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也持续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回报。2017年,中国乘用车共销售2472万辆,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销量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6%、17.0%、12.3%、4.6%和1.8%。中国制造企业海外投资也给当地带去资金、技术和产品,解决了当地的就业、发展和税收。截至2017年底,仅中国企业在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就达到307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4.2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5.8万个。

按照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三分之一。在华外资企业普遍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最近发布的《2017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称,95%的受访公司在中国持续保持盈利,且三分之一的公司表示其在华业务比在其他市场的业务盈利高。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互利共赢、开放合作都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的根本原则。同时,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优化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苗圩强调说。
来源:经济日报

7. 外商在汽车制造等领域的投资限制会放宽吗?

国际在线消息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25日表示,中国鼓励外商投资包括汽车在内的高端制造业。正在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拟放开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摩托车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这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于近期公布。


针对近期有德国官员批评中国没有做到真正的贸易自由,比如在汽车业德国企业必须与中国企业合资的说法,孙继文回应指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国的汽车公司就来到中国投资设厂。他们亲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30多年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的发展历程,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可以说,德国汽车企业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孙继文强调,吸收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国现行的外商投资法律,绝大多数领域是完全对外资开放的,只在少数敏感领域对外商投资有股比限制。中国鼓励外商投资包括汽车在内的高端制造业,并将继续放宽限制,有序扩大开放。他特别提到,正在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拟放开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摩托车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这份《目录》修订版已经通过审议,将于近期公布实施。

外商在汽车制造等领域的投资限制会放宽吗?